【燈下夜讀】講講任人唯親的故事

有友來訪,閒敘中偶然聊及任人唯親。晚間讀書,忽又想起這件事,思考之。

任人唯親,多是在用人上不問德行才幹,只選任與己親近之人。粗略來看,這種“親”大抵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親戚、親屬,包括有血緣、姻緣、鄉緣、師生緣等親緣關係的人。

對這些有親緣關係的人,清朝“一代名幕”汪輝祖在其著作《學治臆說》中“至親不可用事”一篇,給予這樣的告誡:

“諺曰:莫用三爺,廢職亡家。蓋子爲少爺,婿爲姑爺,妻兄弟爲舅爺也。之三者未必才無可用,第內有蔽聰塞明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慮。威之所行,權輒附焉;權之所附,威更熾焉。任以筆墨,則售承行,鬻差票;任以案牘,則通賄賂,變是非;任以倉庫,則輕出重入,西掩東挪。弊難枚舉。”

“莫用三爺”是清朝時廣爲流傳的一句諺語。少爺、姑爺、舅爺統稱爲“三爺”。爲什麼要“莫用三爺”呢?不是說“三爺”的才幹不足、能力不夠,而是這些人最易狐假虎威、有恃無恐、乖張跋扈、豪橫任性,而相關人等又心存顧慮、投鼠忌器,久而久之,變相地助長了“三爺”的囂張氣焰,無論給予什麼職位、賦予多大權力,“三爺”多是得貪就貪、得佔就佔、得撈就撈、能劃拉多少就劃拉多少,膽大妄爲,無所忌憚,一旦作大了、出事了,主政者必會引火燒身,受其拖累,要負連帶責任,輕則丟官去職,重則敗家毀業。

除了親緣關係,還有一類就是身邊的親近、親密之人。

譬如,《呂氏春秋》裏就有這樣一個齊桓公問政管仲的故事。

“春秋五霸”中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業。後來,管仲重病臥牀、去日無多,齊桓公十分痛惜,趕緊來到榻前,就人事問題請教管仲。管仲撐起病體,屏退左右,爲齊桓公獻上最後一計——“兩用四不用”。

管仲之後,誰人可以爲相呢?隰朋足以倚重,鮑叔牙值得信賴。話鋒一轉,管仲明確告知齊桓公,身邊的“四人幫”堅決不能用、千萬不要用。

一聽這話,齊桓公滿腦子問號,這是爲什麼呢?

御廚易牙,不僅烹飪技藝高超,對我也是相當地好。我曾經無意中發過感慨,這輩子遍嘗山珍海味、珍饈佳餚,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裏遊的,都喫遍了,就是沒有喫過人肉。結果,第二天易牙就把自己四歲的兒子殺了,給我蒸了一碗肉。祕書豎刁,常年在我身邊工作,兢兢業業,認真服侍,爲了讓我安心放心,豎刁竟然引刀自宮,自殘做了太監。顧問常之巫,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掐會算,幾次幫我躲災避禍,逢凶化吉。助理啓方,本是衛國公子,卻跟隨我十餘年,爲我打理各種事務,就連他老爸死了,都沒有回家奔喪守靈。你看這幾個人,哪一個對我不是忠心耿耿呢?

聽到這兒,管仲剖析道:易牙投您所好,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殺,如此歹毒之人還能對誰下不去手?古人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豎刁爲了達到個人目的,竟然不擇手段、自殘身體、自絕子孫,這樣的人怎麼能夠信任?堅持修心修身,德行大增,自帶光環,自然就會逢凶化吉,還用得着常之巫在您身邊裝神弄鬼嗎?公子啓方,一個連親身父母都不孝的人,怎能指望他忠君愛國?

哦,是這樣啊。管仲死後,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將身邊的“四人幫”逐出宮外。

可是,離開了這四個諂媚曲迎、溜鬚拍馬之人,齊桓公喫不香、睡不香,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咬牙堅持三年,終了還是違背了對管仲的諾言,將這四人又召回身邊。

轉眼又是一年,這一次,齊桓公病了。易牙、豎刁之流覺得機會來了,開始犯上作亂。他們不僅把宮廷搞得烏煙瘴氣,危機四伏,還假傳聖旨,另立君王,更狠的是直接把齊桓公的宮門給堵死了。當齊桓公從爬牆宮女口中得知這一情況,哭着用自己寬大的袍袖遮住臉頰,愧悔難當,覺得無顏去見管仲。

到頭來,齊桓公餓死宮中,過了好長時間,屍體上生出的蛆蟲都爬到了宮門外,真相才大白於天下。

雖說,歷史上這種事情是個案,但窺豹一斑,足以爲我們敲響警鐘。以史爲鑑,任人唯親的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慎之!慎之!

一句話,還是任人唯賢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