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好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示範

《富蘭克林自傳》全書內容不多,故事性不強,語言也稍顯枯燥,但是在衆多的名人傳記中,它的出鏡率卻非常高。查理芒格、埃隆馬斯克、羅振宇、成甲......各路大咖紛紛薦讀。

富蘭克林頭銜非常多(科學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實業家),又是美元大鈔上的人物。但是這些其實都沒有讓我對他產生太多的興趣。畢竟,年代久遠,國情也不同。

直到開始練習寫作,看了富蘭克林自創的仿寫練習法,才覺得眼前雪亮、如獲至寶。

通篇讀下來,我發現在這平華樸實的文字背後,確實隱藏着許多生命的智慧。除去富蘭克林先天的聰穎機敏、後天的勤奮刻苦之外,他一生的成就與父親對他的影響密不可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父親對於他事業的具體影響。

衆所周知,富蘭克林自幼愛好讀書,可以說,大量廣泛的深入閱讀是他成功的基石。但是,只有讀書也並不一定能讓他有如此衆多的成就。

寫作纔是他個人才能的放大器。而他最初研習寫作的動力就是源於父親的建議。

一、打下寫作基礎

大概在富蘭克林13歲的時候,善辯的富蘭克林和他的好友柯林斯就一個問題展開書信辯論,而他的父親碰巧看到了他們的往來書信。

這個時候,父親並沒有針對它們討論的內容說什麼,而是抓住機會,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讓小富蘭克林知道,他在句子表達和條理清晰方面還差的很多,他應該注意提升自己的寫作文風。

父親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小富蘭克林心服口服。從此,富蘭克林就下定決心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並進行了寫作的刻意練習。

我在《揭祕:富蘭克林三步寫作大法》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富蘭克林的三步寫作大法,這種方法讓富蘭克林的寫作水平突飛猛進,爲後來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寫作是富蘭克林通向成功的第一關。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這也說明不了父親有多大的影響吧?但是,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首先,富蘭克林的家境並不富裕,父親做的是油燭和肥皂的生意,每日的工作量都很巨大,同時還要養育17個子女。

如果說父親回到家裏就休息(比如看電視、刷手機,哈哈)非常正常,就算偶然看到富蘭克林的信,說一聲你寫的沒有柯林斯好也很正常。可是偏偏父親沒有選擇省力的方式,而是費力找來例子來說服引導小富蘭克林。讓他注意到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指出應該改進的方向。

這件事本身就說明父親非常重視子女教育,他在關鍵問題上是親歷親爲的,喜歡動腦筋,愛思考,也有方法。這些品質其實在富蘭克林身上也有看到。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影響。也是富蘭克林接下來對待任何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態度和方法。而且,打通寫作這一關的富蘭克林,機遇不斷。

寫作就是他能力的放大器,爲他帶來好運。而這,恰恰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的。

二、選擇主業印刷業

富蘭克林因爲家境貧寒,只在文法學校讀了兩年書。十歲回家幫助父親做油燭和肥皂的生意。可是小富蘭克林不喜歡這一行當。這個時候,他的父親爲了他能找到稱心的職業,並沒有武斷的強行安排他不喜歡的家族生意。而是經常帶他出門,去看木匠、瓦匠、車工、銅匠等工匠幹活,藉此觀察他的意向。

這樣的薰陶使得小富蘭克林非常喜歡自己動手,並對動手實驗產生特別濃厚的興趣(這也爲他的科學發明奠定了基礎)。父親看他喜歡這類行業,就決定讓他從事刀具業,但由於一些事情沒能達成(歷史上因此少了一個製造業巨頭,哈哈)。

在家裏等待就業的富蘭克林也沒有閒着,他看了大量父親的藏書,同時還把所有的零用錢也都用來買書,如飢似渴、廢寢忘食,父親看到他如此好學,就決定讓他跟着哥哥從事印刷業。

先不說,從事印刷業本身就是父親的決定,單看爲了讓富蘭克林找到喜歡的職業這件事,就能夠感覺到富蘭克林父親的用心。他沒有不顧富蘭克林的喜好,而指定富蘭克林必須從事家族生意,也不是完全依着富蘭克林的一時想法,允許他出海遠航,畢竟十二、三歲的孩子還沒有長性。而是留心觀察他擅長什麼,什麼更適合他。

這也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夠做到的。在當今,完全不顧孩子的特長喜好,不願動腦筋,武斷行事的父母太多了。一些孩子不僅自身的才能沒有得到發揮,更有甚者,甚至因爲父母的強行干涉而影響父子關係,一輩子都走不出陰影。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富蘭克林後來能在印刷行業幹得風生水起,不能不說也得益於父親的安排。

三、創辦報紙、建立圖書館和大學

富蘭克林在23歲時經營並編髮了《賓夕法尼亞公報》,並發表《論紙幣的性質和必要》。並在25歲創立費城圖書館。37歲提出建立學院的計劃,6年後成立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一系列成就,普通人完成一件就夠載入史冊了,可富蘭克林全部完成,而且還只是他成就中的一小部分。

其實,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關鍵樞紐是他在21歲成立的“祕社”:把當地自己認識的大部分有識之士組織起來一起讀書,相互切磋,共同進步。算是我們現在讀書會的鼻祖了。“祕社”形式的社羣是富蘭克林主要的休閒社交方式,同時對富蘭克林事業走向輝煌起着關鍵的輔助作用。

他的社團持續了近40年,他在自傳中說,祕社中的每個成員都盡力爲他的印刷所招攬生意,爲他的印刷生意保駕護航,同時,社團成員討論的問題的靈感,也總是激發富蘭克林的創作慾望,比如《論紙幣的性質和必要》的發行。爲他帶來了利潤豐厚的生意,同時也爲他積攢了好的名聲,可謂是名利雙收。

而這件事的發生其實也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在他回憶父親的時候他特別提到,他的父親“經常邀請朋友和鄰居中的有識之士來家中喫飯談天。總是有意提出一些巧妙有益的話題,藉此增進孩子們的見解和智慧。他引導我們去關注善良、公正和審慎等處事美德。”父親的這一行爲深深刻在了小富蘭克林的腦子裏,最終也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所以,富蘭克林每到一處就結交愛讀書的有識之士。在他的自傳中,在不同的地方提到廣交有識之士不下5、6處,可見,這件事對富蘭克林影響之深、影響之大。而這一習慣,可以說對富蘭克林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副業發明創造

富蘭克林還有一個頭銜讓我非常羨慕,那就是科學家,他一生髮明瞭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而這也能從富蘭克林的父親那裏看到端倪。

首先,他的父親在“機械方面就很有天分,使用其他行當的工具時也能駕輕就熟。”可以說他在動手方面就有這方面的遺傳基因。同時,他的父親爲了讓他找到能發揮他天賦的職業,還經常帶他去看、去觀察各種工匠幹活。

而富蘭克林也是從那時起,喜歡觀察能工巧匠使用工具。他自己回憶到:這種觀察讓他受益匪淺,家裏需要小修小補卻一時找不到工匠時,他就用在觀察中學到的經驗自己動手。以至於後來用自己所學爲自己的實驗製作小機器。

看到這裏,其實我們已經能夠看清富蘭克林的父親對他的影響。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的行爲和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的翻版。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會在潛意識中不斷認同父母,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拷貝父母的言行。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富蘭克林父親的言傳身教,我們說,就不可能有富蘭克林日後的成功,當然這屬於必要條件,富蘭克林還有一些其他品質和習慣是他走向成功的保證。我還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分享。

最後,以一句希臘的諺語作爲總結,那就是“模範比教訓更有力量。”

如果喜歡,就點贊關注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