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的區塊鏈抄襲屎 關於BTC的Copy cat Pyramid scheme的瘋狂與一地雞毛 Justin孫先生 結語

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古希臘悖論

區塊鏈時代真的是一種共產主義社會,所有的生產資料都是共享的,我把代碼跟原理都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你想抄?可以,抄吧,抄了你就成功了。

關於BTC的Copy cat

作爲數字貨幣盤古的比特幣,拜讀過,使用過比特幣程序的項目基本上屬於不計其數了。在2015年之前,大部分數字貨幣的項目都是完全照抄BTC或者從BTC硬分叉的,不過抄也要有技巧,如果你是完全複製黏貼,改個名字,羣衆根本不會搭理你的。這裏也就某一個程度上解釋了上面那個悖論,有些東西一模一樣,但是它就是不一樣,本體就是本體。

所以,不管是像LTC一樣改個貨幣總量,或者是像BCH\BSV一樣改個區塊大小,出塊速度,只要有點花頭,大家就一窩蜂地湧上去Buy in Buy in。

據不完全統計,BTC的兒子至少在100個以上(出名的),胎死腹中那種就更是不計其數了。在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有些幣是硬分叉生成的(BCH/BSV/SBTC),有些幣是從頭就是一個新的程序(LTC)。

從形成過程來看,硬分叉生成的兒子更具有說服力,畢竟這樣更看起來像是社區意見分歧產生的新幣種,而不是爲了圈錢而發的新幣種。

不過,近幾年LTC從一開始的“比特金、萊特銀”的角色當中分離出來,現在基本上作爲比特幣的試驗場地,比如雷電網絡,側鏈測試等工作都會在萊特幣上先行測試,如果效果良好再應用到比特幣上,也可以說它從某個程度上擺脫了copy cat的頭銜。

與之相反的是,BSV在社區當中仍有巨大的爭議。前幾個月,在Bitmex上通過交易賺了一個億的不知名大戶天天在微博上抨擊BSV,說CSW(澳本聰)是個大屁眼子,拿不出自己是中本聰的證明,BSV肯定歸零。

Pyramid scheme的瘋狂與一地雞毛

上面的那些項目也許還可以說是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意義,下面講的就是一百年多年前龐氏騙局的發揚光大了。

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出現過一款POWH3D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大家往某個合約上打錢,每筆交易會收取10%的手續費,這個手續費就給現在持有這種幣的人,而且隨着購買量的增加和減少,這個幣的價格也會增加和減少。

簡而言之,就是你買了幣之後別人買賣就可以給你手續費分紅,而且買的人越多你手裏幣的價格就越高。

這個遊戲從一開始就明擺着是一個龐氏騙局,但是它就像一個黑洞一樣吸走了所有投機者的注意力,沒有人願意相信自己是最後一個拿着hot potato的人,這個遊戲最高的時候應該池子裏的持有量達到了2W個eth以上。

在那個時候,就有無數的小程序團隊原版複製這個合約的代碼,然後複製了它的ui界面,直接換了個名字重啓一個局。從Code is law的角度來說,原來的合約是安全的,不破壞規則的,讓人心甘情願投錢的。結果,有個叫做Bubble of 3D的項目,在合約後面搞了個後面,在融了300個eth之後提了錢走了。

說實話,這些項目也不用披着什麼皮,即使明明白白地告訴你這是一個旁氏騙局,還是有無數的人會像飛蛾撲火一樣湧過來。那麼如果從智能合約的角度來說,我認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像bubble of 3D這種純騙人的項目就無法接受了。

當然,每一筆不是因爲自己認知賺來的錢,終究會以某種方式失去,這也是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

所以說,抄襲不丟人,抄襲又騙人,如果還沒騙到,那纔是真丟人。

Justin孫先生

作爲拍賣到巴菲特午餐的中國韭菜先生,最近孫先生又開啓了自己的抄襲超能力。

反正我整條鏈都是抄的,鏈上的項目抄一抄又怎麼樣呢,反正區塊鏈也沒有知識產權是吧?只要加上中國倆字肯定有民族主義或者民族投機主義者買單。

這人就像個猴屁股一樣,哪裏紅就蹭哪裏。不過還別說,由於ETH最近被Defi搞得實在太堵了,平均transaction fee 100gWei說不定還真給他找到一個短期資金的機會,不過想去的人得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又幫他下次拍賣巴菲特的午餐出錢了。

其實明眼人也能發現了,這些抄襲的鏈,只能在原主稍微掉鏈子的時候有一些投機者湧入,過了一段時間又會撤走,啥也不會留下。所以在不遠的將來,如果鏈的存在是需要很大社羣或者是節點算力進行支撐的話,這些抄襲者是沒有辦法走遠的。

結語

人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我們現今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一種“二次開發”。

抄襲和借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並不是我們像在開玩笑一樣地把別人的作業拿來“借鑑借鑑”這麼簡單。如果你的借鑑只是爲了獲取別人知識帶來的機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創新,那就是抄襲。

抄襲項目帶來的永遠只有投機的機會,但是,如果你能像騰訊一樣,把自己抄襲之後的壁壘搭起來,做出自己的生態運營,也許有一天抄襲也就變成了借鑑,也沒有人會在意你一開始是不是抄襲了。但是這種情況在區塊鏈的世界裏,很少很少,幾乎沒有,因爲區塊鏈無國界。

最近有個故事:VP看項目會先問,這項目在美國對標的是哪個啊?如果沒有,那不好意思,我再看看別的。

大家都不太相信中國能做出什麼原創的有意義的東西出來,更願意相信別人的先導經驗。我覺得中國人是很有創造力的,如果能別老把創造力放在怎麼把項目抄襲的更CX上就更好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