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区块链抄袭屎 关于BTC的Copy cat Pyramid scheme的疯狂与一地鸡毛 Justin孙先生 结语

公元1世纪的时候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古希腊悖论

区块链时代真的是一种共产主义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共享的,我把代码跟原理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想抄?可以,抄吧,抄了你就成功了。

关于BTC的Copy cat

作为数字货币盘古的比特币,拜读过,使用过比特币程序的项目基本上属于不计其数了。在2015年之前,大部分数字货币的项目都是完全照抄BTC或者从BTC硬分叉的,不过抄也要有技巧,如果你是完全复制黏贴,改个名字,群众根本不会搭理你的。这里也就某一个程度上解释了上面那个悖论,有些东西一模一样,但是它就是不一样,本体就是本体。

所以,不管是像LTC一样改个货币总量,或者是像BCH\BSV一样改个区块大小,出块速度,只要有点花头,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Buy in Buy in。

据不完全统计,BTC的儿子至少在100个以上(出名的),胎死腹中那种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币是硬分叉生成的(BCH/BSV/SBTC),有些币是从头就是一个新的程序(LTC)。

从形成过程来看,硬分叉生成的儿子更具有说服力,毕竟这样更看起来像是社区意见分歧产生的新币种,而不是为了圈钱而发的新币种。

不过,近几年LTC从一开始的“比特金、莱特银”的角色当中分离出来,现在基本上作为比特币的试验场地,比如雷电网络,侧链测试等工作都会在莱特币上先行测试,如果效果良好再应用到比特币上,也可以说它从某个程度上摆脱了copy cat的头衔。

与之相反的是,BSV在社区当中仍有巨大的争议。前几个月,在Bitmex上通过交易赚了一个亿的不知名大户天天在微博上抨击BSV,说CSW(澳本聪)是个大屁眼子,拿不出自己是中本聪的证明,BSV肯定归零。

Pyramid scheme的疯狂与一地鸡毛

上面的那些项目也许还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意义,下面讲的就是一百年多年前庞氏骗局的发扬光大了。

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款POWH3D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大家往某个合约上打钱,每笔交易会收取10%的手续费,这个手续费就给现在持有这种币的人,而且随着购买量的增加和减少,这个币的价格也会增加和减少。

简而言之,就是你买了币之后别人买卖就可以给你手续费分红,而且买的人越多你手里币的价格就越高。

这个游戏从一开始就明摆着是一个庞氏骗局,但是它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吸走了所有投机者的注意力,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是最后一个拿着hot potato的人,这个游戏最高的时候应该池子里的持有量达到了2W个eth以上。

在那个时候,就有无数的小程序团队原版复制这个合约的代码,然后复制了它的ui界面,直接换了个名字重启一个局。从Code is law的角度来说,原来的合约是安全的,不破坏规则的,让人心甘情愿投钱的。结果,有个叫做Bubble of 3D的项目,在合约后面搞了个后面,在融了300个eth之后提了钱走了。

说实话,这些项目也不用披着什么皮,即使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是一个旁氏骗局,还是有无数的人会像飞蛾扑火一样涌过来。那么如果从智能合约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像bubble of 3D这种纯骗人的项目就无法接受了。

当然,每一笔不是因为自己认知赚来的钱,终究会以某种方式失去,这也是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抄袭不丢人,抄袭又骗人,如果还没骗到,那才是真丢人。

Justin孙先生

作为拍卖到巴菲特午餐的中国韭菜先生,最近孙先生又开启了自己的抄袭超能力。

反正我整条链都是抄的,链上的项目抄一抄又怎么样呢,反正区块链也没有知识产权是吧?只要加上中国俩字肯定有民族主义或者民族投机主义者买单。

这人就像个猴屁股一样,哪里红就蹭哪里。不过还别说,由于ETH最近被Defi搞得实在太堵了,平均transaction fee 100gWei说不定还真给他找到一个短期资金的机会,不过想去的人得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又帮他下次拍卖巴菲特的午餐出钱了。

其实明眼人也能发现了,这些抄袭的链,只能在原主稍微掉链子的时候有一些投机者涌入,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撤走,啥也不会留下。所以在不远的将来,如果链的存在是需要很大社群或者是节点算力进行支撑的话,这些抄袭者是没有办法走远的。

结语

人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我们现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一种“二次开发”。

抄袭和借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像在开玩笑一样地把别人的作业拿来“借鉴借鉴”这么简单。如果你的借鉴只是为了获取别人知识带来的机会,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那就是抄袭。

抄袭项目带来的永远只有投机的机会,但是,如果你能像腾讯一样,把自己抄袭之后的壁垒搭起来,做出自己的生态运营,也许有一天抄袭也就变成了借鉴,也没有人会在意你一开始是不是抄袭了。但是这种情况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很少很少,几乎没有,因为区块链无国界。

最近有个故事:VP看项目会先问,这项目在美国对标的是哪个啊?如果没有,那不好意思,我再看看别的。

大家都不太相信中国能做出什么原创的有意义的东西出来,更愿意相信别人的先导经验。我觉得中国人是很有创造力的,如果能别老把创造力放在怎么把项目抄袭的更CX上就更好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