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改革,牛市來了嗎?

瞭解股權分置改革後,我們再看看註冊制改革與股權分置改革的相似之處和不同的地方,從而更好的理解2006年曆史大牛市的引發因素,進而分析近期上漲是不是又一輪牛市的啓動。

股權分置改革引發了2006的大牛市,創造了A股上證指數歷史最高點6124點。

股權分置改革爲牛市提供了什麼基因?同時,那一輪牛市還有什麼因素促成?

首先,股權分置改革釋放了未流通國有股份的活力,無疑增加了市場股票的供給。但是單純增加供給是對股市資金有分流或者吸血作用的。真正帶給投資者積極預期的是更多優質國有企業上市。股權分置改革,讓國有企業看到上市發行的價值,因此有動力推動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這就實質上促進A股上市企業的多樣性。

同時,大量優質國企上市的預期讓投資者對股市上漲抱有希望。

其次,2005-2006中國GDP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作爲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股市自然得到實體經濟基本面的支撐。

再次,當時外匯改革,促使人民幣出現升值,熱錢流入效應明顯加速的股市的上漲。

同樣的,我們再看看註冊制改革能提供哪些基因?能否具備引發大牛市的可能?

首先,註冊制加快了公司上市速度,增加了交易所股票供給,我們可以拿科創板和創業板比較,截至2019年,創業板上市10年,共上市發行公司770多家,年均不足80家。而科創板截至7月22日迎來上市一週年,共上市發行公司140家,比創業板年均數量增加75%以上,有翻倍的趨勢。

上述只是數量上的比較,涉及到上市企業類型則更加明顯。科創板實行的的分實質、分類別的發行標準,因此,有更多高科技的以及發展片中期的企業能夠進入發行,增加了股票的多樣性。科創板更鼓勵多業態的企業進入,比如最近的芯片概念寒武紀,以及宣佈即將上市的螞蟻金服。

其次,註冊制改革對於券商股有明顯的利好預期。同時,允許銀行申報券商牌照的改革也提升了銀行股的上漲預期。而銀行、券商因爲盤子較大,往往有帶動大盤的效果。

再次,供給側改革的持續發力以及新基建計劃的促進作用,讓本次上漲可以找到很多支撐理由。

牛市來了嗎

把股權分置改革和註冊制改革比較會發現,相同的是兩次改革都爲市場增加了股票供給,豐富了市場主體多樣性。而且都配套有一系列的其他改革措施作爲輔助支撐。

不同點在於6124點那一輪牛市中國GDP高速發展,國際熱錢流入明顯。

而本次上漲的背景是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下,中國GDP增速放緩,全球性掀起逆全球化趨勢的大背景。中國經濟能否轉型成功?逆全球化下,產業轉移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如何?對我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的變化都是未知數。

因此,本次上漲缺乏清晰的基本面作爲背書,上漲的持續性更多應該是邊走邊看,其中還涉及到國際上各國之間、產業鏈之間博弈的變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