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專業,有些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1.

選擇專業,就是對未來的預判,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以價值爲導向。

不一定要精準投放,但是大方向不能錯。

儘可能選擇專業性強的學科;

比如醫學,法律,教育,...

理由很簡單,專業性強的學科具有一定技術壁壘。

能對抗外部風險,不會輕易被攻破,不至洗牌出局。

規避寬口徑專業。

通俗地說,就是“萬金油”專業,大多數行業都能兼容。

好像什麼都能做,但又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側重點。

說白了就是不夠聚焦。

2.

多想想擅長什麼,別問自己興趣什麼。

選擇專業時,慎用興趣愛好作爲參考,專業所學決定了將來靠什麼喫飯。

不是每個興趣愛好都能有價值體現。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來看牙。

有一次我問她將來想選什麼專業,她脫口而出:考古。

令我驚訝的不是因爲一個嬌小女生選擇這樣一個專業;

而是她對自己要做的事如此清晰。

擅長指的不止是某個具體的行爲,也可以是這個行爲背後的邏輯。

比如擅長繪畫的人,其實擅長的是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

擅長寫作的人,是擅長對文字編排,語言的組織。

對自己興趣愛好和特長,要有分寸。

不能低估了對一件事的偏好,但也不要擡高自己的熱忱。

因爲工作是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得做的事。

3.

專業可以根據個人秉性來挑選。

我曾經看過一本心理學著作《九型人格》。

作者的創作初衷並非教讀者怎麼對人有所分類。

而是幫助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人格類型。

以便挖掘自己的潛能,追求更高層面的意識。

每種人格的最後,都有各自適宜從事的領域。

準確的說這是一本教你如何自我觀察,瞭解自己的內心習性的書。

不妨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仔細地剖析一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

色有三原,光分七彩。

沒有哪個人能自由穿梭在不同領域中,遊刃有餘。

還是那句話,找到自己的屬性挑選適合自己的戰場。

這比“問自己興趣什麼”靠譜多了。

4.

選擇專業,參考家庭背景。

父母的職業多半會影響到孩子,雖不到耳濡目染的地步,至少在學生時期父母會對孩子有所引導。

教師多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教書育人;

醫生多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繼承衣鉢。

就拿牙科來說,很多牙醫都會讓自己的孩子成爲“牙二代”。

這也是最靠譜的一點。

因爲上一代已經在這個行業耕耘多年,對行業瞭如指掌,無論是動向還是套路,他們都可以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你,至少讓你少走一些彎路,避開不必要的坑。

除此之外,上一代奮鬥半輩子沉澱下來的人脈和資源皆爲你所用。

還有什麼比這更香的?

5.

挑選專業時,擦亮眼睛。

大學可選專業類目有500多種,報錯專業是常有的事。

也許你將來想做的,和你現在所學的不是一回事。

所以一定要仔細瞭解這個專業將來就業方向,未來能取得哪些證書和執照。

至少你要知道自己學的專業,將來是做什麼的。

我問過很多大學生,學的專業將來是做什麼的。

竟然還真有人不知道。

6.

不要盲目的奔向熱門,刻意規避冷門。

大學專業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人生的下半場。

所以,很多人會看什麼熱門報什麼,金融熱門報金融,計算機熱門報計算機。

但是,你忽略了一點。

即使再熱門的行業,同樣也有混不好的人。

混得好不好不在於選什麼樣的專業,而在於你有沒有利用專業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另外,要區分市場需求小和冷門的區別。

一種職業一定要有它的受衆羣體,也就是你的甲方、客戶。

有的專業冷門,是不被人所注意,並不意味着這個專業未來沒有受衆羣體、沒有甲方、沒有客戶。

7.

把決定權交給孩子不如你親手撕掉成績單。

有些家長爲了顯示自己的開明,將專業選擇權交到孩子的手裏。

說句不客氣的話,你倒不如撕了他的成績單。

高中生的心智還沒成熟到能駕馭未來的地步。

萬一報了一個不合適的專業,勉強混到畢業,拿着畢業證書當草紙都嫌硬。

最後,高Sir由衷的想說幾句;

我見過很多被專業耽誤的人,最後都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社會里打轉。

選擇專業再三考慮,踏進去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有多少人是一畢業就和所學的專業say goodbye了?

不要太迷信那些創業神話,故事都是好聽的。

選好專業,先讓自己擁有角色在社會上得到分工,這纔是正解。

大學專業就像一筆長線投資,你要相信將來它能給你的回報是最豐厚的。

只要你堅持持有。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