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講的故事:曲木長生與鳴鵝不殺

莊子是諸子百家裏最獨特、最有趣的,其他先賢總喜歡講道理灌輸給他人,而莊子卻像一個小孩子般總愛問爲什麼,通過他的追問我們能夠在他的哲思中看到他對人類文明.化的反思,即:人類文明化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總覺得文明化一定是好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可真是這樣的嗎?莊子講了兩個小故事:

曲木長生:一個木匠領着他的徒弟,出去看見一棵樹,長得很亂,不成材,結果這個樹就不會被木匠伐掉,這叫曲木長生。說你千萬不敢長成棟樑之材,你長成棟樑之材就被別人伐掉,爲他人所用。

我們都知道“棟樑之材”通常都是作爲褒義詞用來形容優秀的人才。但是莊子的意思是人像樹木那樣長成棟樑之材,就會被別人伐掉,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

鳴鵝不殺:有一次一個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結果看到主人要殺鵝款待客人,結果主人專門找那個不鳴叫的鵝殺掉。爲什麼?因爲那個能鳴叫的鵝可以替主人看家。這個故事跟那個曲木長生剛好相反。曲木長生是越沒有用處的木材越活得好。而到鵝這兒,有本事的鵝就能活,沒本事的鵝就得被殺。

莊子講這兩個典故在同一個段落裏,乍一聽,很多人可能覺得莊子的話前後矛盾,其實不然。聯繫現實,我們可以深思其中滋味。在工作中,我們常說“能者多勞”,幹活的往往是有能力的人,但因爲幹活了,也就難免會有出錯的時候,因此受批評的也經常是這些人。有能力的人看似在進步提升,實際時時刻刻面對挑戰而不得安寧。這也就是爲什麼通常一個單位中負責人壓力會更大,班級中成績前三名的孩子更容易焦慮。“高處不勝寒”,來自外界的疏離和對自身是否能持續保持優秀的恐慌,成爲這些“棟樑”們頭頂的利劍,或者付出艱辛努力更好更強,或者面臨失敗落差巨大導致崩潰……總之呢,沒有什麼真正的輕鬆愉悅可言。

但這樣就是弘揚“無用”纔是好的嗎?非也。“鳴鵝不殺”的故事就是另一個角度的詮釋:沒有點看家本領,是要死路一條的。

莊子講這兩個典故在同一個段落裏,他想說明什麼?他想說明文明社會中的人生非常詭譎,你無論如何都琢磨不透,你只能在變化多端的世態中去把握“度”。

曲木長生,人謀其身;

鳴鵝不殺,人謀其術。

是故,

君子不以身爲器,當習術立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