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 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聖地

人生中有一個地方是必須去的,因爲她永遠是神聖的,她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也是總書記曾經把青春奉獻且戰鬥過的地方,這就是延安,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聖地!

壹      寶塔山

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那就是尋根,那就是朝拜,延安是所有中國人精神寄託抵達地,不可不去、不可不拜的靈魂家園。2020年7,1後第二天,我們從古都長安乘坐動車,一羣懷着敬仰之情的民革西安優秀黨員,開啓了這次“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的尋根和朝拜之旅。

“北風呼嘯,漫卷黃沙”這是我十幾年前印象中的延安:巨大的溝壑、無垠的黃土、漫天的風塵、留下的只是光禿禿的塬上傳來久遠的《信天游》。

動車一小時後,離聖地延安越來越近了,心情也越發激動,我與幾位同仁坐在餐車裏,面對車窗外的一路風景,着實喫驚不小,甚至是驚歎不已。 動車兩旁,綠草如茵,溫柔的偎依在兩側的土坡,不遠處的山坡,壘成層層梯田,被綠綠的草色劃分成矩形,華葉如蓋的蘋果樹,訴說着希望。 突兀的黃土山峯,骨骼健碩,展現這陝北的豪情。婉轉平坦的黃土塬,在溝壑相間裏流露出一份坦蕩。

革命搖籃的窯洞點綴在土山之間,那麼樸實、那麼親切卻又那麼厚重、那麼充滿生機。她寄居着中華民族的魂靈,孕育着炎黃子孫的夢。 隔着玻璃,思緒萬千,彷彿曾經的硝煙瀰漫就在眼前。

抵達下榻的酒店已是中午飯了,民革延安的領導親自來酒店爲我們點燃朝拜之火。下午2點稍作休整後,便開始了我們第1站~寶塔山。

“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爲嘉嶺山。驅車約二十分鐘,來到了位於延安城東南方寶塔。7月的延安驕陽似火,由於不能開車到山頂,我們只能頂着烈日,步行拾級而上。它海拔1135.5米,爲周圍羣山之冠。 這座建於明代的九層古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

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1937年,紅軍長征結束一年後,中共中央進駐延安。長征中損失大半的紅軍開始休養生息。 十三年後,這支小小的隊伍變成了開赴全國的千軍萬馬,氣蓋山河,壯志凌雲,收復江山。

貳      棗園

棗園是我們行程的第二站,由於疫情,抵達時沒有往日的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據導遊說遊客不到原來的1/3,我們戴着口罩,拿着身份證,悠哉悠哉不緊不慢地步入曾經指點江山、運籌帷幄、決戰千里的革命搖籃。
漫步棗園,昏暗逼仄的陝北土窯、矮小低平的"工"字型磚瓦房隨處可見,枝條遒勁有力的棗樹遍植房前窯畔,周圍的山山峁峁全被綠油油的青松翠柏覆蓋。經過幾次的修復,這裏已完全沒有了以前黃土浩浩、風沙漫漫、貧瘠荒涼的景象。

窯洞內的陳設極爲簡單簡陋,每個窯洞內往往是一木桌、木椅、木牀、木櫃和一牀粗布棉被而已,牆角都擺放着一輛破舊的紡車,掉皮的土牆上懸掛着各位已故領導人在延安革命時期工作、生活的照片。照片中每個人均着打滿補丁的粗布灰衣,夏衣短小單薄,冬衣寬厚臃腫,腳上穿着麻繩納底粗布鞋,完完全全是一副鄉巴佬的形象。

但幾乎每個人眼中透露出單純、堅毅、快樂的光芒,無不告訴我們先列們對革命前途無比堅定、樂觀的情懷。

這羣世界上最牛的創業團隊,曾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知識分子,卻領導着一隻小米加步槍的窮人隊伍,推翻了壓在舊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民於倒懸,在這片美麗的土地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強大的新中國。

叄      白求恩

從棗園出來已是接近夕陽西下,雖還沒有感覺到夕陽無限好的時光,我們還是迅速踏着快要西落的烈日,來到張思德烈士廣場,等待延安大學教授追思“亳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諾爾曼.白求恩,一個曾在語文課本出現的人,一個值得被中國人銘記的外國名字,一個被毛主席高度評價的人。毛主席評價白求恩:“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人,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開啓了他的革命生涯。白求恩在來中國之前,也曾參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遵循他作爲共產主義戰士的原則。

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派遣,放棄了國內優越的生活以及優厚的待遇,來到戰爭聲不停的中國。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來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救助在戰爭中受傷的戰士。

呆在中國的一年多時間,白求恩毫不保留地用盡自己全部的經歷爲中國人民服務,沒日沒夜地爲傷員做手術,救助傷員接近上千人。不幸的是,還沒等白求恩大夫回家一趟,他便因手術感染,離開了人世。

肆      油燈下重溫老三篇

晚飯後,我們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開始了最核心最接地氣最有創意的煤油燈下重溫老三篇課程。

教室不大約有二十來平方,石桌石凳仿照紅軍抗大的模樣,每人一個蠟燭。當室內的燈光熄滅時,我們用打火機點上蠟燭,頓時彷彿回到了在窯洞上課時的抗大時代,灰暗的蠟燭下,王主委開始帶頭抄寫老三篇,引領我們朗誦老三篇。

老三篇是毛澤東同志在抗日戰爭期間寫下的三篇經典之作——《爲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的統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爲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老三篇距今已過七十年有餘,時下看來,依然歷久彌新,三篇文章鮮明地闡述瞭如何解決好“我是誰”“爲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是最高的價值取向,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可以說,它既是工作目的,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要求。數年後再次閱讀經典,感受到的是老一輩共產黨人“於荊棘中樹紅旗”的艱辛,飽含着的是“爲民爲公得永生”的真理。

《爲人民服務》一文不到八百字,不僅指明瞭“爲了誰”,還點出了“依靠誰”。中國共產黨這一“龐大集體”的發展建設,需要依靠像張思德一樣一代代爲之忠誠奮鬥的黨內同志,需要依靠像李鼎銘一樣一批批爲之建言獻策的黨外人士,更需要與黨站在一起、坐在一條板凳上的民主黨派人士。

白求恩精神是具有國際共產主義理想的精神。在捨棄自我、直面生死的人生抉擇中,他展現出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放棄種種,投身革命,只因爲他始終牢記着自己是一位胸外科醫生、一個國際主義戰士,更是一名擁有着堅定信仰的共產黨員。

《紀念白求恩》已經深深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它也將成爲我們黨在新時代高揚信仰旗幟、爲實現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

《愚公移山》這則古老寓言,注入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元素。反觀寓言,“智叟不智”因其目短,“愚公不愚”因其志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雖不可即日達到,但只望眼前、固步自封,功成之日必將無可期盼。當共產黨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以及“八大斗爭”之時,能夠支持共產黨人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必然是人民。

在新的歷史時期,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在面對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時,其愈發彰顯出強有力的時代價值。正所謂,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愚公”所展現出的這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正爲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所必需必備。

老三篇作爲我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所高揚和倡導的“張思德品格”“白求恩精神”“愚公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脈相承、相映生輝。因此,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先烈先輩、英模楷模的光榮傳統,將人本精神、奉獻精神、創業精神充分灌注,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引領承載着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順利抵達光輝的彼岸。

伍      感想

課程結束時已是晚上10點,望着天空中繁星點點,我感慨萬千,延安曾經的硝煙瀰漫,今宵早已煙消雲散。在延安這片熱土,懷抱對生命的嚮往和熱情,在這歷史的起起落落裏,眺望它的興衰,讚歎它的榮光。

通過這次洗禮式的學習與參觀,使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作爲一名參政黨的黨員,自己平時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是遠遠不夠的,故應當在各個方面都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結合毛澤東同志的老三篇,不斷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的學習,牢固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結合延安精神與對民革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學習,加深對其歷史地位和作用的瞭解,從而不斷提高和傳承民革光榮傳統並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

延河水緩緩地向前流淌着,向人們無言地訴說着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深情地註釋着"延安精神"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催生出的壯觀美麗的景象;我漫步於延河邊,望着清清的河水久久不能平靜,在延安,一個遺址一個故事,一處輝煌一段精神。延安主宰了中國革命的走向,窯洞孕育出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

夜幕已很深,華燈燦爛,星火璀璨。金色的光映襯着延河水閃閃發亮,盪漾出的水紋閃現晶瑩的光澤。 遠處的寶塔山上,燈亮歌起,洪亮動人的陝北民歌、剛勁奔放的安塞腰鼓、精妙絕倫的剪紙技藝......在這場燈光秀裏被完美地還原展現,寶塔發出萬丈光芒,迸發無限豪情,千千萬萬的人站在寶塔山下擡頭仰望,向着光亮那方,懷着一顆顆火熱的心,敬仰之情溢於言表,怎一個酣暢淋漓、歎爲觀止。


重聲明:本文爲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

                        何崇秋 2020,7,5於古長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