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鷹再生”說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老鷹再生的勵志故事。據說是,老鷹最長的壽命可以達到70歲,但是老鷹到了40歲左右,爪子越長越長而不易捕食,喙也變得又彎又長,翅膀變得又重又沉,無法飛行。

於是,老鷹就飛向高處築窩,用喙把爪子上的腳趾一個個拔掉,再把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最後用嘴巴撞擊石頭把喙敲碎,過150天后新的腳趾、羽毛、嘴巴重新長出來,老鷹獲得重生。

故事很勵志,成爲很多公司培訓的案例用以激勵士氣。很多人對此也不假思索的報以感動。

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看,這麼勵志的故事可能是假的。

首先,目前已知的鷹科鳥類共有近60種,其中野生鷹類的最長壽命是20多歲,人類豢養的最長壽命接近40歲。所以,80歲長壽的鷹類暫未得到證據證實。

假設真的有80歲的鷹,只是我們未曾發現。

那麼,我們再看看故事的其它內容。鷹的腳趾跟人類差不多會一直生長,但因爲用於捕食和抓住樹幹站立,所以一直處於磨損狀態,不會出現變得很長,無法捕食的情況。

再說鷹的嘴巴,其實是跟頭骨連在一起的到了成年之後就不會再生長了。

最後,鷹的羽毛,跟其他猛禽類鳥類一樣,它們的羽毛每年都會有兩次換毛期,以適應炎夏和酷寒。

綜上,故事中蛻變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假的。

其實,故事終究是故事。筆者想要表達的是,投資中最容易被企業編織的故事、藍圖帶走,而忽略了企業本身的業務發展情況,最終慘遭被割韭菜的結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