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臉書狂想》:換一種有趣的方式來重新認識科學家們

你以爲科學一定是嚴肅古板的嗎?不,如果科學家們也有朋友圈和微博的話,那麼很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的科學學習熱潮呢。現在,有人幫我們做了這件有意義的事情,90後作者團體“一奈米的宇宙”上線了40位科學家們的臉書主頁,以臉書互動的形式重新朔造了科學家們更具人性、更貼近生活的形象。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裏每位科學家的臉書主頁裏都有“關於人生”,“一奈米的教室”、“牢騷發文”、“科學動態時報”以及“人生精彩回顧”等組成。通過這些,我們迅速拉近了和科學家們的距離,頓時有一種和生活大爆炸裏的宅男們打交道的感覺。讀完這本書,至少讓我收穫了3方面的內容:

一、那些在學生時代已經還給老師的科學知識,終於在這裏有一次毫不抗拒的認領機會。

 想當年,學習這些科學知識的時候,我們背定律、備公式,做計算題,學得苦哈哈。現如今,捧着這本有趣的小書,我重新認識惰性氣體和懶牀之間的關係,威廉·拉姆塞說,“假日的自己就是惰性氣體,遠離煩人的社交,做一個不拿也不給的完美八隅體。”


魏格納說“肚子就像是板塊,只不過板塊是漂移得越來越分散,肚子則是漂移得越來越團結”,原來大陸漂移學說還可以用來解釋六塊腹肌的下落。


張衡說,“好朋友就像是地動儀,在我熟睡時提醒我,老師將從東南方走過來。”


用這種有趣的方式複習,讓我一天背完40個定律我都沒問題。


二、是一次打包瞭解全世界頂尖科學家們的機會。


假如科學家們也有網絡社交圈,那麼科學的圈子會多了很多舔狗,來看看科學家們的有趣日常吧。


牛頓的臉書首頁上說,“一顆球習慣滾動後,不會自主性地停下來,就像一個LOSER習慣單身後,也不會突然交到女朋友。”單身狗的抱怨,也很有內涵噠。很快有人在留言下吐槽,你沒有女朋友是因爲缺少外力,哈哈!

 

愛因斯坦說,“熬夜後去上課,其實是對自己加速到光速的反應,一眨眼怎麼就下課了……”哈哈,上課溜號也說的這麼高深,實在佩服。


還有發現X光的倫琴吐槽:“小時候總覺得爸媽的眼睛會放出X射線,心裏在想什麼都被透視得一清二楚。”所以你後來就拿老婆的手去照X光麼~


想一鍵瞭解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嗎?這本書可以滿足你的這個要求,讓你愛不釋手地一口氣讀完。對於初次接觸這些科學家們的孩子來說,既聽到了有趣的故事,也能夠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呢。


三、這本書的編排很有創意,科學家們的生活其實特別接地氣,有意思。

 

每一組小小的單位都可以迅速全面地讓你瞭解科學家們的傑出成就以及趣味人生。你知道科學家們也會發牢騷嗎?我最喜歡這本書裏的牢騷發文部分了。就像這一篇:

盧瑟福感覺自己在喫空氣。有一天的晚上,心血來潮約了幾個好朋友小酌幾杯,酒局少不了幾包薯片來跟酒精完美搭配,拿了幾瓶啤酒,加上幾包薯片,覺得應該夠下酒了,可是拆開一包後,他徹底傻眼了,只見幾篇薯片落在最底層,整包幾乎是空的……他的心在滴血,原來原子的密度跟便利商店的薯片一樣,內部的空間大部分是空無一物的。

這就是被譽爲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的盧瑟福的內心世界。他提出了盧瑟福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釋了原子的模樣。時至今日,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標誌就是源於盧瑟福原子模型。


小時候,說起我們的人生理想,大部分人都會說,要當一個科學家。雖然我們長大後,很多人並沒有成爲科學家,也不用太過遺憾,《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也讓我們從中看到了科學、體驗了人生、反饋了生活,願你也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