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其實有跡可循

在讀《曾國藩傳》之前,曾國藩這三個字對於我來說,只是歷史書本上的一個人名。

讀了曾國藩傳之後,對於我來說曾國藩代表的是一種精神。

他這一生用傳奇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

而他的思想與行爲,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對標學習對象。

1. 以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

對於古人來說,考秀才連續落榜兩三次,可能也就放棄了。可是曾國藩秀才考試落榜六次,並且還被懸牌批責,他並沒有選擇放棄。

第六次落榜後的懸牌批責指出了他的問題後,他翻出了歷年高中的文章進行研究,發現了自己文章的侷限後開始改變自己的寫文方式。

在第七次科舉因爲找到了正確的方式,終於考中的秀才。

之後也因爲基礎夯實,舉人與進士的高中之路,一路暢通。

現在社會,很多時候我們追求快,想快速拿結果,快速得到回報。

可是往往是報着這樣想法的人,就算僥倖得到一些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財富,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還回去。

在我看來,當今社會想要成事,基礎是必須讓自己精通的某項能力,並且能依靠這項能力實現盈利,然後繼續深耕此領域,實現小成並不難。

想要大成,除了能力與洞察力還得需要再加上一點運氣。

2. 不要用等來安慰自己業務上的不勤奮

曾國藩進入翰林院之後,給自己定下了修身十二條來約束自己,並且成功的因爲修身十二條而取得之後很大的成就。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在短期內沒結果的話,會安慰自己因爲我入行不久,所以暫時還沒有結果,因爲別人運氣好,所以他率先拿到了結果。

真相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心裏都很明白,就是不夠勤奮。

以我們現在的位置遠遠沒有到拼智商的程度,只要你比一般人勤奮一些,在短期內出點小成績,是件容易的事情。

3. 國家之強,以得人爲強

曾國藩的理念是:要辦大事,必須用可用之人。

所以他很會“因地制宜”,他會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徵,爲他指明相應的方向,所以他除了會識人,還很會用人。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想起貓叔曾說過一句話,大多數人只會對你“羨慕嫉妒恨”,而不會“羨慕嫉妒愛”。

我看過很多“生意人”,在下屬能力強過自己的時候,會選擇打壓,不會給予更多的機會於平臺。這樣的人,生意往往做不大。

而那些盼着別人更好的人,並且能給予人才機遇與平臺的人,往往生意能做很大。

識人和用人在我看來,其實也是個和小我和大我鬥爭的過程。

4.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勞其筋骨

湘軍的建立,過程艱辛。第一次敗戰時,甚至想要以死明志。

最後突破萬重困境,還是取得了勝利。

人不可能一生無挫,我覺得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是上天派這個挫折來告訴我,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進步。

一定要有好的心態,並且堅信自己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一旦失去信心,那會比暫時的失敗更加可怕。

5. 大道至簡

信息時代,可能今天火的是公衆號,明天是今日頭條,後天是短視頻。

可以瞭解趨勢,但是別被外界所困。

很多時候你只要堅持深耕一個領域,在很多方面一通百通。

從曾國藩傳來看,成功的路徑的確是有跡可循,夯實的基礎,加上自律的勤奮,找到每個階段的對標人物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模仿,比一味的埋頭苦幹更有用。

而且你要知道,任何成功的人一定不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達成的,如果你此生註定不甘平庸,識人用人幫人這三件事,一定是你成功的基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