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成爲這種痛苦的夾心人? 普遍存在的“三角化” “三角化”阻礙真實情感的表達 陳海賢老師的總結

前文說到,什麼是有利於自我發展的關係呢?就是自由的、有選擇,同時又能夠爲自己負責的關係。

不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同時又能不斷探索發現新的自己,而不是被固定在某個關係某個角色中無法動彈。

什麼是把人連在一起的底層動力呢?不是利益,是情感。依戀是人最強烈、最基本的情調。

不健康的依戀會帶來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會影響自我的發展。因爲自我是在關係中發展出來的,如果沒有豐富的關係,就很難發展出豐富的自我。

普遍存在的“三角化”

前文說到了不安全依戀造成的感覺會小,會影響自我發展,這部分講一個有點沉重的不健康的關係——三角化。

如果你去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三角關係,比如父母加孩子是三角化;中間人是三角化;爭鬥雙方加上第三者也是三角化。

這不是偶然,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爲什麼呢?是因爲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張力太強,直接表達憤怒、恐懼、沮喪,會很容易破壞關係,而且沒有迴轉的餘地。

而大多數人都是渴望關係之間的連接,而恐懼關係之間的斷裂。爲了逃避這個恐懼,於是選擇了在關係中拉入一個第三者。

就比如夫妻爭吵,說着說着,就去跟孩子說話,說“兒子你說該怎麼辦”,“兒子你說是不是這樣的”。

這樣做,既避免了彼此直接的衝突,同時還通過跟孩子說話,向對方傳遞一些信息。

所謂三角關係就是,當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其中一個人或兩個人同時引入第三者,來減輕他們之間的情感張力,淡化他們的矛盾,從而讓關係變得穩定。——陳海賢。

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三角關係中的某個人,一直成爲兩個人解決矛盾的工具。那這個人就會產生很多矛盾和困惑,別人的問題成了他的問題,他就會被卡在這段關係中出不來。

家庭治療大師,發明三角化概念的鮑文(Murray Bowen),甚至說:

所有的精神疾病,究其本質,就是三角化的問題。

其實三角化很普遍,比如家庭關係中,有些夫妻產生矛盾了,他們就會通過貶低孩子來貶低對方。

比如,妻子跟丈夫說:“看看你家孩子,今天又惹什麼禍了”。丈夫會跟妻子說:“看看你教的兒子,成績怎麼這麼差。”

當夫妻這麼說時,看起來他們是在指責兒子,其實是在指責對方,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對家庭不夠投入。

但孩子不知道,他會以爲自己犯了錯,纔會讓父母這麼生氣。這部分的內容,入骨三分,非常寫實,戳到了我的痛處。

其實職場也有這種三角化,比如辦公室政治。一個人夾在兩個領導中間,領導看似在指責他,其實是指責他,背後的另外一個領導。另外一個領導看到後,就又把他罵了一頓。

那這個人就更不喜歡上班了。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其實小鬼沒有遭殃,怎麼能顯示出神仙打架的厲害呢?

三角化的人,很容易產生很大的情感壓力。

有個被捲入三角化的孩子說:“我就像父母的拳擊手套,他們看起來是打對方,其實都是打在我身上。”

“三角化”阻礙真實情感的表達

那三角化會怎樣影響自我發現呢?陳海賢老師認爲主要有三點,

第一個問題,它容易讓我們產生防禦性隔離。

雖然我跟你們沒有矛盾,但你們利用我,把我捲入到你們的矛盾當中,那我乾脆都離你們遠遠的。

可這也不是真的隔離,而是爲了避免矛盾,不得不壓抑對矛盾雙方的情感,這是對自己的感情就開始疏遠了。

其實是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的心硬的像一塊石頭,對很多事情都無感。別的女生感動的眼淚嘩啦啦的,而我看着就沒有什麼感覺。

與此同時,我在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習慣性的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固定的區間,每天工作睡覺喫飯,只有這些,對應的心境是,封閉,消極,悲觀主義。

當然這其實都是我的選擇,爲了防禦某些痛苦,我把自己隔離起來。幸好我現在發現了,自己一直都有選擇的空間。

第二個問題,扭曲我們的情感。

三角化中不可避免的,會面對一個問題,就是被迫選邊站。選擇一邊就需要壓抑對另一個人的情感。甚至表達對另一個人的憤怒,雖然本質上沒什麼憤怒。

這時候自我的情感,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而被關係裏的某一方給借用了,成了其他人的工具。

我想起來一個短視頻,媽媽爸爸剪刀石頭布玩遊戲,輸了的人要被對方敲一下。

前兩局爸爸輸了,媽媽敲爸爸就很正常,等到第三局,媽媽輸了,孩子就抱着媽媽,不讓爸爸敲。

孩子分不清,爸爸媽媽是在玩遊戲,還是認真的,就會把所有的遊戲,都當做認真的。他要保護媽媽,忠於媽媽。就需要表達一些媽媽的情緒。

當一個人成了一個工具,就沒辦法自由地表達和發展他的情感了。不要讓自己成爲一個工具,我是人,活着的,有感情的。

第三個問題,內疚和自責。

被三角化的人常常覺得,都是自己的錯,是因爲自己沒做好,所以纔會導致另外兩個人的矛盾。有時候就會變成自卑的來源。

我想起了一個畫面,一個小男孩打電話給爸爸,含着淚問爸爸說:“是不是因爲我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你們才離婚的?”

三角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固化了我們的某個角色,讓我沒有辦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立場。

同時又沒辦法逃離這種關係,只好通過疏離或扭曲自己的感情,來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如果長期處於這種關係中,就會生病。

這也是爲什麼鮑文說,大部分精神疾病的本質,是三角化的問題。父母吵架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那是怎麼影響的呢?不是吵架本身,就是這種三角化關係造成的。

如果你正在把別人三角化,那你就要注意,不要把別人當做緩解矛盾的工具,有些衝突和矛盾,需要你去面對,你必須去面對。

如果你是在被三角化,也需要重新回到兩個人的關係中,你可以對任何一個人講:我很想跟你們保持好的關係,可我不想捲入你們的戰爭,讓我們回到單純的我和你之間的關係。

記住,無論他們是怎麼解決矛盾的,無論你多麼關心戰爭的雙方,這都不是你的戰爭。——陳海賢。

陳海賢老師的總結

三角關係,是當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其中一個人或兩個人同時引入第三者,來減輕他們之間的情感張力,淡化他們的矛盾,從而讓關係變得更穩定。

三角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固化了我們的某個角色,讓我們沒辦法自由地表達我們之間的情感、想法和立場。

謝謝你的欣賞,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樣子。關注我,認識自己,理解別人,這個世界很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