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書摘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心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爲人卻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爲,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難以做到的。(不要道德評判)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將觀察和評論混爲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並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少用每次,曾,從不,總是,經常,很少的絕對化語句)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第三需要,第四請求)。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爲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表達具體感受詞彙)

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爲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係。

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爲他人負責。我們還發現,人與人相互依存,損人無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溝通正是想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

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瞭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我們的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於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直麪人生的苦難:在遇到挫折時,充分體會人生的悲哀和內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遺憾是難免的。但它能幫助我們從經歷中學習,而無須責備自己。我們意識到過去的行爲違背了自己的需要及價值觀,並允許這種覺察引發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我們就會考慮如何滿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語言指責自己,我們不僅難以找到解決辦法,而且容易陷於自我懲罰的痛苦中。

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爲感到後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採取那種行爲的“我”。非暴力溝通的憂傷及自我寬恕爲個人的學習和成長創造了條件。只要對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我們就能建設性地滿足它們。

如果我們致力於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那麼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服務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們也就越愛自己。

評價自己的行爲時,我們專注於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我們就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惱怒或沮喪的心理來尋求改變,而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主動根據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生活。我們的行爲不再是爲了履行職責、獲得回報、逃避懲罰或避免感到內疚和羞愧。通過深入理解我們行爲的動機,並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並充滿歡樂。

如果我們威脅他人或實施懲罰,人們常常會產生敵意和牴觸心理。這樣,彼此的關係將會疏遠。同時,懲罰還可能使人忽視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後果上。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懲罰來使人們認識自己的需要,那麼,我們很可能適得其反。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們以苛刻的態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裏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麼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願望,並採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