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背後的故事——初唐四傑

唐詩背後的故事,來自《給孩子的極簡唐詩史》。

中國的古詩文化源遠流長,唐詩是其中最璀璨的明星。

說到唐詩,篇目浩如煙海,迄今留存的卻普遍只有《唐詩三百首》。說到唐代詩人,也同樣人才濟濟,但抽絲剝繭,我們只需從“初唐四傑”瞭解起就行。

“初唐四傑”分別是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其中最爲人們熟知的是王勃和駱賓王。

駱賓王七歲寫《鵝》,朗朗上口,堪稱神童。而王勃23歲作《滕王閣序》,也被譽爲當世奇才。楊炯八歲中“神童舉”,是官府公開承認的神童,盧照鄰也是詩名在外。這四人,論才華,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可惜,卻沒一個有好運。

楊炯說“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可他卻一生沒有從軍,最大官職是崇文館校書郎,八品而已,四十多歲就因病去世。

王勃26歲時去探望父親,渡海歸來,墜海而亡。

盧照鄰爲人生性恬淡,很早就辭官歸隱,卻被怪病纏身,即使拜了藥王孫思邈爲師,也無法根治。孫思邈死後不久,他便也因病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最長壽的據說是駱賓王,他的一生剛正不阿,俠肝義膽。後來跟隨徐敬業起兵,寫出《討武曌檄》。武則天看後,痛惜他的才華,竟不捨得殺他。但兵敗後,他寧死不屈,生死不詳。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出家做了和尚。

聞一多先生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讀史使人明智。唐代詩人的際遇,讓我更感受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部分時候,人只有靠自己主動去調整去適應社會,而不能真的只活在想象的世界裏。

這四個人,王勃爲四傑之首,成就最高,被稱爲“詩傑”,只是天妒英才,去世時年齡最小。

而我最感慨的是駱賓王,最可惜的是楊炯,唸了一輩子要從軍,卻終究沒有去。最驚喜的是讀到盧照鄰的《元日述懷》,讓我真正開始認識他:

寫得多美的詩!多麼樸素又簡單的願望!“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歡樂祥和的畫面躍然紙上,文字美畫面美心情美!

有時候,好的詩歌真的只在那一筆點睛之妙。

今日立秋,還記下一句詩: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詩詞的境界,深遠又遼闊,值得我們細細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