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道德、價值觀及良好個性的養成——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後感

現代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胎教、早教、五花八門的培訓班……殊不知,和起點相比,跑向哪兒的終點更重要。這個跑向哪兒,就是孩子的人生方向,價值、道德觀和個性品質。

我們比較誰家孩子優秀,總是喜歡用成績來衡量,很少去關注孩子品性。於是,養出了很多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質的孩子,甚至是養育出了危害社會和家庭的敗類。

這次疫情,就冒出了很多高學歷,但是品性不佳的人。

就職於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的梁某妍,未戴口罩在小區內跑步,面對防疫工作者的苦口婆心,她傲慢地說:“叫你們領導來!別在這拿雞毛當令箭。”眼見口頭勸阻無效,工作人者試圖拉住她,梁某妍卻高喊有人騷擾她……

美國留學生許可馨公然辱華,背後折射出早已嚴重的思想問題。

能進拜耳公司,能考進重點大學,智商和學歷都是在線的,可惜情商、品性讓她們跑偏了方向,她們的言行被人唾棄。由此可見,一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個性對人生的影響纔是巨大的。

這節公開課,陸士楨教授和李敏教授就對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個性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聽後,受益匪淺。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總會說“孩子就全都拜託老師了”,言下之意就是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全權負責了”,把老師當成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大管家”,自己甩手不管,但如果孩子在校期間出了一些小狀況,就馬上問責老師。

這種對孩子極其不負責任的家長,老師也無能爲力。

陸教授說,學校教育給的是正確的大綱和方向,而真正落實,還需要家長點滴去滲透。

兒子剛進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發現他筆盒裏多了一個橡皮,我問他是從哪裏來的?孩子說是看到同桌的很漂亮,於是就拿回來了。我非常嚴肅地跟他分析這種不正確的行爲。過幾天,兒子書包裏又多了一把尺子,我正準備問他,孩子趕忙說,“媽媽,這個可不是我拿的同學的,是託管老師獎勵我的。”

因爲有了我的關注,孩子意識到了那種行爲是不正確的。其實,這個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講過隨意拿別人東西的行爲就是偷。可是,孩子不會記着這點,懂得欣賞美好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想佔有,然後把老師教過的忘記。

一個老師管幾十個孩子,關注點有限,而這個時候,只有父母才能關注到孩子的點滴,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

第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有一天,我洗碗的時候,不小心打壞了一個碗。兒子一臉正色地批評我,那語氣、神態像極了生氣發火的我。那一刻,我一驚,深刻地意識到孩子一直在模仿父母的樣子。

李教授也講到了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我們的一生幸福與否跟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

我記得曾看過東野奎吾先生寫的《白夜行》,男女主人公因爲原生家庭的醜惡成長爲殺父弒母的人,他們殺父弒母后,更是惡行不斷。兩個人就像是槍蝦和蝦虎魚,互利共生。沒有父母的愛庇護,只有那些骯髒不堪的過去。弱小的他們從此在黑暗的中拼命謀求自生。

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劊子手,都能從原生家庭找到殘忍的影子”,孩童時期的傷害會變成一個深淵,凝望着每一個人。

作爲父母,要深刻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指導着人的行爲,最終的行爲就決定了你是什麼樣品質的人。

當你張口就是髒話,隨地扔垃圾,你的孩子將來也會是這樣沒素質的人;當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就不要埋怨孩子動不動就大喊大叫;當你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也就別妄想孩子將來能善待你;當你每天捧着手機的時候,就不要指責孩子沉迷遊戲……

我記得兒子幼兒園園長曾講過關於孩子的禮貌問題。她說,她每天早上站在門口迎接孩子進幼兒園。有些家長,頭擡到了天上,或者偏到一邊,領着孩子大搖大擺地進幼兒園。而有些家長進園之前,看到園長都會微笑示意,或者模仿孩子叫一聲老師早上好。那些目中無人的家長,孩子也從未跟老師打過招呼。而那些跟老師打招呼的家長,孩子也會奶聲奶氣地叫老師早上好。

我平時很喜歡看書,牀頭立着一個小書架。每晚臨睡前和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捧起書翻看一會。某天,我驚喜地發現,兒子在我起牀後,坐到我的位置,擰開臺燈,捧起一本書。那似曾相識的畫面,讓我心裏一暖。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他們會把我們的樣子近乎完整地複製。所以,我們想讓孩子成長爲道德品質高尚的人,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第三,怎麼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除了言傳身教,陸教授和李教授還指出了家庭中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

1、把孩子當成朋友

我們很多人總是喜歡指責孩子:,“你怎麼又這樣,又那樣?”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的家庭模式可以說是非常的普遍,所以,孩慢慢封閉自己的心扉,什麼都不願意跟大人說,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叛逆,有些甚至得抑鬱症。

朋友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朋友不能開口說他什麼,她一開口,兒子就跟她翻臉。朋友自責當初對孩子過於嚴格,總是指責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屈服於她,但不是信服她,長久壓抑的個性,在青春期爆發出來,把彼此傷害得傷痕累累。

陸教授說,要把孩子當成朋友,就要多說“我”,少說“你”。

當我們對孩子敞開心扉,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的心纔會真正接納我們。會樂意分享他們的快樂憂傷,我們才能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對一些不良行爲及時制止。

2、讓孩子少接觸電子媒介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一羣孩子坐在一起,幾乎人手一個手機,小小年紀成爲低頭一族。特別是寒暑假,父母上班,把孩子完全交給了電腦,電視和手機。

李教授談到,過早地讓孩子依賴電子媒介,極有可能會形成肌肉記憶,也會形成一種生活習慣。未來長大後,他們在選擇自己的休閒方式時,會首先從自己的記憶和習慣裏去提取。

最近就有一則新聞,一個大學生,畢業後跟家人斷了聯繫。父母苦苦尋找了六年未果,通過媒體才找到他。原來,這個大學生因爲沉迷網絡遊戲,大學有掛科十幾門,拿不到畢業證。他害怕父母的指責,乾脆跟父母斷了聯繫。可見,沉迷電子媒介是多麼可怕,讓一個人連家都可以不要了。

特別是小學生,不能明辨是非,很容易被網絡上一些不良的東西影響,如果沒有父母的干預,孩子會深受其害。

新聞裏曾報道過,有孩子看光頭強的動畫片,用電鋸鋸開妹妹的臉,還有孩子模仿喜洋洋從樓上跳下去。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把好關,不能讓不良的東西影響孩子的一生。

3、在矛盾處理中,讓孩子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磕磕碰碰,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們要學會幫孩子積極地面對矛盾。每一次處理矛盾的過程,孩子都會成長。

陸教授舉了一個例子,當孩子跟好朋友打了架,孩子哭哭啼啼地回來說再也不跟那個孩子做朋友了。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告訴孩子好朋友打人的行爲不對,需要對方道歉。如果對方道歉,以後還能做朋友。

那麼孩子在處理這一矛盾的時候,就明白了幾個道理,打人是不對的,做錯了事需要道歉,學會大度。

所以,我們不要怕孩子遇到困難,每次遇到難題,都是孩子難得的成長機會。

這節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難免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只要我們每天進步一分,孩子會回報我們十分。一起加油努力,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