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活着》

人人都活着,活着是一個人存在世界上的最基本的要求。活着雖然簡單,但是卻涉及了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特殊的年代,生命猶如任人踩踐的螻蟻,活着是對危難病魔下保求生命的吶喊,更是希望渺茫時的一種可貴的奢望。活着,好好地活着,是一種幸福,是一種祝福,也是一種安慰和支撐。活着就是一切,是對一切不幸最有力的反擊。

電影情節的發展圍繞着時間展開。一家人的興衰變化融入到巨大的時間跨度中,不顯突兀,甚覺真實貼切。在滔滔的時間洪流中,人生變化無常,也許這纔是人生的常態,就連一帆風順甚至都成爲了一個奇蹟。

在不幸的時代背景下,抗戰時期的戰亂紛飛,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人們的盲目無知,而福貴一家人始終不離不棄。一家人過着平淡艱苦的生活,卻也不缺乏溫馨和幸福。這些點點滴滴的美好就像是一方淺淺的陽光,散發着微弱但足夠溫暖的光,普照在時代的堅冰表層,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電影中凸顯的人物形象鮮明,活靈活現。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是電影的一大亮點。福貴最初是一個富貴少爺,整天無所事事,賭博就猶如他的命根子。在一夜之間,他就傾家蕩產了,妻離子散,父親去世,母親染病不見好,於是他便淪落街頭,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一個人成爲了家庭的頂樑柱。一個人的堅強,懂事,也算是一種成長。龍二則是促使福貴最初成長的第一人。反面人物的他陰險狡詐,見錢眼開,唯利是圖,與福貴一家人美好的品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世間有邪惡,也有正義,電影裏面亦如此。福貴的妻子家珍賢妻良母的形象在電影裏面被大力歌頌,基本上可以堪稱完美。她善良,面對害死自己兒子的長生還是選擇了原諒和祝福他。堅毅勤勞,任勞任怨,忍辱重負,是她的其他閃光點。一直以來,幹家務,照顧孩子,她都沒有任何的怨言。家珍對福貴不離不棄,即使他家一貧如洗,也絲毫不嫌棄。背後透露出她的重情重義,情深義重,很是感人。女兒鳳霞,因病成爲了啞巴,讓人倍覺可憐與惋惜,這麼小的孩子卻要承受不能說話的痛楚。不過她似乎不受磨難的影響,她的無聲實則最有聲,她依舊樂觀堅強,友好善良,懂得感恩,一心忙着做家務來減輕媽媽的辛苦。兒子有慶雖然淘氣,但是可愛善良。有人欺負他姐姐,他就去報復他。雖然方式不對,都是背後卻是一顆愛姐姐,保護姐姐的心。越是懂事的孩子,就讓人越覺得心疼。


電影中鏡頭的刻畫,細節描寫運用地如火純青。一葉飄零而知秋,越是細節的東西,越是能折射出社會現象,給人以深刻的啓迪和反思。比如大家一同喫大鍋飯的時候,有慶用加了許多辣子的面扣在一個欺負了姐姐的孩子頭上。事情鬧大後,身爲爸爸的福貴爲了給大家一個交代,便不分青紅皁白就打孩子。而家珍則是先問清楚了事情的來由再來處理。這個小細節就暴露出父母親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巨大差異。中國的父親大多是嚴厲的一方,不夠細心和耐心,對孩子總是拳打腳踢,家法伺候。而中國的母親,自古細心體貼,慈母形象深入人心。但慈母多敗兒這種情況也是多見。所以這裏就有關於教育的反思,父母應該採取怎樣的教育方法纔是最適合孩子發展。


在戰亂紛飛時期,長生和富貴出生入死,猶如一條繩上的螞蚱,彼此不離不棄,相互關注的陪伴成就了一段深厚的友誼。後來,迎來了和平,福貴回來了,卻不見長生。在這裏,就巧妙地設置了一個懸念,帶給觀影者無限的遐想。比如長生或許是客死他鄉了,或許漂泊異鄉發財了……。後面長生的出場,作爲勘察的區長現身,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卻也像是情理之中。但是這一出場,就直接造成了情如兄弟的福貴唯一的兒子的逝世,頓時加劇了情節的緊張氣氛,衝突矛盾逐漸激化,形成巨大的反轉。這裏就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人物的心理活動,長生的遺憾和愧疚,福貴一家人的耿耿於懷,撕心裂肺的痛楚。這裏的長鏡頭,運用了蒙太奇的寫法,將人物的心理姿態都展現地淋漓盡致。最後遭受了文革迫害的長生找到了福貴一家人,出於自責,想把所有的積蓄留給福貴他們。這時,原先態度僵硬的家珍竟然原諒了長生並邀請他來家裏坐會,囑咐他要好好活下去。善良和同情,是多麼美好的品質呀。它能化干戈爲玉帛,從此再無隔閡。這裏,家珍承受了沉重的失兒之痛,但依舊選擇了諒解,這其間凸顯了家珍的明事理,明大是大非。這裏值得我們反思,當別人對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能原諒他們和平共度餘生嗎?還是繼續堆積滿心滿眼的仇恨苟延殘喘地生活着?但我只想說,在看清了事實的真相之後,依舊能熱愛生活,這纔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觀影的過程中,皮影反覆出現。皮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福貴謀生的工具,更像是一個陪伴了福貴走過了大半輩子的摯友。皮影,是人們娛樂的玩偶,是任人擺佈的。這裏,皮影就象徵着人生被命運擺佈的悲劇色彩。但是,即使在命運的擺佈下,人物也做了許許多多有力的掙扎,雖然渺小,但是曾經也嘗試過,努力過,也就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就像是電影中的鳳霞生孩子的那一段,人們何嘗沒有努力,把被批鬥的王教授請來,他餓了給他買了饅頭充飢。可是極具喜劇性的是,鳳霞大出血,小紅衛兵由於沒有經驗而手足無措,而王教授則因喫饅頭太快噎死了。最後大家就無奈地眼睜睜看着鳳霞的去世而沒有絲毫的辦法。其實,看透本質,鳳霞的死,歸咎於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也是命運的無情捉弄。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從眼前流失了。除了感覺無奈和惋惜,在命運面前,生命卑賤如螻蟻,我們只能選擇手足無措。

人生有太多世事無常,就像今年的疫情的來臨悄無聲息。有許許多多的人因感染病毒而悄然離世,多少家庭面臨着支離破碎的絕望。病魔面前,生命像稻草一樣顯得脆弱不堪,活着,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現在比文革時期,科技,醫療要更先進,更發達。所以,經過全中國人民的齊心協力,這場疫情攻堅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步。頑強拼搏的我們迎來了活動的自由。在災難面前,我們的生命顯得不那麼脆弱了,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啊。但是在電影中過往的年代,生命活下去的希望渺茫,這更加加劇了當時代的悲劇色彩。

《活着》的風格有些與衆不同,卻也成就了它美學藝術上的巨大成就。這部電影運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諷刺了在命運的魔爪面前,生命如螻蟻般脆弱,人物只能枉自興嘆愁苦與無奈。這部電影傷感的黑色幽默的風格,貫穿全篇。它的背後蘊藏着無限的悲憫情懷。黑色幽默,是當時代的主色調,也是人物結尾的必然結果。

電影中人物形象美,各自綻放出獨特的光芒。一家人溫馨快樂的事情數不勝數,還有生活水平逐漸好轉。所有的這些美好,只是終究抵不過歲月的無情折難,命運的殘酷壓迫。所有的一切最後成爲了一場空,帶給人們內心無限的悲涼和絕望。

看了這部電影,不禁思考,活着是什麼,活着又是爲了什麼,我們還要怎樣活着呢?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部電影裏面,這些人物給出了一些答案。活着就是爲了忍受,忍受一路上的挫折,即使再艱難,也要咬牙堅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