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易好書推薦】曾國藩《冰鑑》第六篇 聲音

聲音總論
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脣,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評鑑:這一節教人們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命相。在古代相術家看來,一個人的聲相比面相往往更爲重要。相人的時候,聽人的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合。聽到聲音就要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見到其廬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辯聲之法
聲與音不同。聲主“張”,尋發處見;音主“斂”,尋歇處見。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石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大概以“輕清”爲上。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張脣,細言不露齒”,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鳴。急而不達,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數?

評鑑:這一節曾國藩舉例說明了聲相的好壞,並把“聲音”的“聲”和“音”作了區別對待。《冰鑑》中說:“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前面談到,人的喜怒哀樂,必在聲音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爲地極力掩飾和控制,但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這一章文辭優美,見解精闢,很能體現曾國藩的文筆風貌。

辨音之法
音者,聲之餘也,與聲相去不遠,此則從細處曲中見直。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謂“禽無聲,獸無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其散在前後左右者是音。開談若含情,話終多餘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士;口闊無溢出,舌尖無窕音,不唯實厚,兼獲名高。

評鑑:音是聲的餘響,由聲和音來識別人物的心性能力,兩者異曲同工。本節闡述了通過音相識人的道理。

音,是聲的餘韻,跟聲差別並不大,它們之間的差異從細微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出來的。貧賤的人說話只有聲而無音,顯得粗野不文;圓滑機巧的人說話則只有音而無聲,顯得矯揉造作。這種情形就是俗話說的“鳥鳴無聲,獸叫無音”。普通人說話,只不過是把聲響散佈在空中而已,並無音可言。如果說話的時候飽含感情,話說完了還有餘音,這種人不僅溫文爾雅,而且稱得上是國士。如果說話的時候即使口闊嘴大,但聲氣卻控制自如,口齒伶俐卻不輕佻,這不僅表明其人自身內在修養深厚,而且還會獲得盛名隆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