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寶鑑

        今年年初便有了成功之佔有公共資源這樣的思考。自己簡單總結了一番,奉爲真理。今天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又有了新的思考。當然這兩種思考並不衝突,今日稍做總結,記錄在此,與簡書朋友共同探討。

      《萬曆十五年》屬於歷史書,但帶有強烈的探索慾望,屬於激發思想的書。便引出了我關於自私的思考。

        縱觀歷史和現今的成功人士,無一不是自私的。我從小的教育是不要自私,要誠實,不要表達私慾。例如,像爸媽要錢買新衣服,我也是猶豫半天,就算要,也是二三十塊錢,買最便宜的衣服。我希望的是,父母能主動給我買,買好的,我推脫一番,最後接受。總之,就是不能直接表達自己想要的,不表達自己的慾望。

        不表達慾望的引申就是不主動,這個對個人地影響可大了去了。例如,在學校老師提問問題。我便不主動,感覺舉手很不好意思,答錯了更加不好意思。但是,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是和老師溝通的一種方式。要想學習好,老師是最爲重要的一環,能和老師溝通交流,非常重要。

        歸根結底,我認爲不主動的,等待型的人是好人,不自私。但是一次次錯過了機會,在學校,在社會,在家庭,在感情等等方面。

        生存即是爭奪,競爭,適者生存。作爲生物,應該自私,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以自我爲中心的來考慮各種問題。是否對自己有利,是有名利,還是有技術、人情、報酬等等。

        自私包含着主動,包含着拒絕,包含着競爭。這些全部做到了,便可以獨立生存了,可能還會邁向成功。

        自私不是自利,你獲得了好處,是要反饋的。反饋給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對自己有好處的人。

        這些便是我讀《萬曆十五年》的一點思考,還有一點是關於公共資源佔用的問題。和自私的理論差不多,其實應該歸於競爭。人們爭的就是資源。

        人們是在各種資源下長大的,像植物一樣,下的肥料多必然長的好。我們一步步分析一下我們身邊的資源,以及獲得資源的方式。

        在家庭,父母就是資源。沒有一個父母能做到對孩子絕對公平,父母的資源又極爲有限,所以獲取父母的資源很重要。

        在學校,老師是資源,學校舉辦的活動是資源。如果能和老師走的特別近,交流的多,問題提的多,學習一定差不了。反之,對某一科的老師敬而遠之,這一科的成績很難上去,更別提將來能在上面有所建樹了。

        還有就是學校舉辦的活動,例如,學校舉辦的競賽,或者教育局給的一些特殊名額,政府的補助等等。

        當然還有最爲重要的的就是男女對象。在學校,不論出身背景,相對是平等的,正是找對象的好時候。

        有些人看不清房價爲什麼貴,如果站在公共資源的角度去考慮,就可以解釋了。

        政府的錢肯定是資源,它去哪兒了?去了城市。學校,醫院,商場,公園,車站等等都在城市。你在城市,便能便利的享受這些。在村裏,顛簸的破舊公路,沒幾個老師的小學,街邊的小賣部,深巷裏的門診。應該也算是資源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