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賞析

 

茶館茶館,顧名思義就是人們閒來喝茶聊天,商談事情的好去處.。這裏人來人往,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好戲”。一個茶館就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老舍抓住這個典型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爲我們娓娓道來了一個茶館的興衰變化史。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孕育出了浮雕式的人物。他們代表着各個不同的階層,人物形象活靈活現。茶館掌櫃王利發代表着商人,精明能幹,善於討好,八面玲瓏,隨機應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也不缺乏善良同情之心。他經常給唐鐵嘴以及一下窮苦的底層階級免費的茶水喝。常四爺和松二爺代表着身份尊貴的旗人階級,同時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常四爺正直豪爽,善良,敢作敢爲,富有正義感。面對清王朝腐朽沒落的統治,他敢於發出“大清國要完”,而後被捕。在時代變遷中,他放下原先尊貴的身份,投身於低沉,依靠自己的雙手自給自足。面對着朋友的離別。,他說到:“我自己呢?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反映出了舊社會人們無法擺脫命運捉弄的悲慘與無奈。而松二爺,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無所事事,只顧玩着鳥,坐等天下掉餡餅,最終活活被餓死。他代表着封建落後的貴族階層終究在時代潮流的變更中被淹沒,吞噬。代表着資產階級的秦仲義,年輕時血氣方剛,滿腔的愛國熱情。他天真固執地認爲只要依從“實業救國”的經濟政策,就能實現國富民強,抵禦外來侵略。事業終究在水深火熱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迎來了被碾壓,被吞滅的慘痛結果。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他苦笑地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喫喝嫖賭,胡作非爲,可千萬別幹好事!告訴他們哪,秦某人七十多歲了,才明白這個點大道理,他是天生來的笨蛋。這裏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既有鬥爭性,轟轟烈烈實幹的熱情,也有軟弱性,遭遇挫折,自甘墮落。還有被壓迫的農民階級出於生活的無奈,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給他人。其中也反映了做販賣生意的人的道德缺失,官僚的腐敗……。各級階層的鋪疊,交相輝映,把中國社會的人情百態演繹地淋漓盡致。



  老舍先生,在語言的塑造上也頗讓人折服。如茶館夥計李三說:“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運用諧音,幽默地反諷了改良。同時表達了李三對改良無效的反抗。沈處長對於留下可憐的王利發在茶館,他回覆說:“好(蒿)”。而對於王利發絕望上吊死亡,也說:“好(蒿)”。尖銳地諷刺了對生命的輕視與麻木。文中反覆六次運用,將這一情感強化到了極致。描寫唐鐵嘴前說不抽大煙,後面反轉改抽“白麪”,巧妙地設置了反轉,給人跌宕起伏之感,倍覺哭笑不得。這裏人物語言具有個性化和幽默性。語言之間相互對應,緊密聯繫。第一幕尾被販賣的女娃康六因餓暈過去,與茶客下棋:“將,你完啦”,然後就落幕。這樣巧妙地形成了相互對應,層層遞進,又相互關照。

劇本結構分爲三幕,三幕之間圍繞着三個時間段展開,千絲萬縷的聯繫,縱橫交錯,形成一個立體的網狀。比如“莫談國事”的紙條依舊張貼在茶館,字體越來越大。比如人物的延續出現在三幕之中。故而結構形散而神不散。



劇本的成功創作,張揚了主題的鮮明。在中國近代的亂世時期,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雖歷經坎坷,但未來有希望。《茶館》的結尾描寫了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三位老人經歷了三個黑暗的年代,已看透了舊中國社會現實的腐敗,在淒涼、絕望中,撒紙錢“祭奠自己”,同時也是在給舊時代送葬。王利發最後自縊,以死向黑暗的社會發出了抗議。第三幕在揭露黑暗現實的同時,又從側面描寫了人民的覺醒與反抗,描寫了學生運動的高漲和教員的罷課,而且還通過康大力參加革命以及康順子、王大拴等投奔西山游擊區,暗示了光明的前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