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失敗或許能讓你受到啓發 - 草稿 - 草稿

這些文章想寫給正在奮鬥的年輕人,不一定能讓大家收穫太多,就當和奮鬥路上的你一起共勉了,也算對我這幾年不停失敗的一個總結。

以前我強烈渴求成功,現在我更喜歡經歷享受失敗。

不論是創業還是做事,很少有極度聰明的人在開局就能把所有事情看明白,想清楚,避開路上的坑坑坎坎直接就做成功的。

我不否認有,但這種聰明不會降臨在像我這樣資質平平的大多數身上。

更多的成功企業或者個人的背後是不停的失敗,試錯,從錯誤中找尋到正確的路徑和方法。

這些話乍一看像是講道理的大廢話,就像我小時候聽見“失敗是成功之母”時一樣,那時候我只是聽見了這句話,也知道這句話有道理,具體怎麼個有道理法我沒能領悟。我聽過一段話把“知”和“懂”闡述的非常明白。

聽到的事情爲知,分析出原因爲懂;

看到的現象爲知,剖析出本質爲懂;

學到的知識爲知,可註解可分解爲懂。

知,爲傳播,懂,爲傳道

知而不懂名爲“一知半解”。

很多人爲什麼學了也沒用,上了各種課也操作不了,因爲只是知,不懂就變不成自己的。

聽見和領悟理解是兩個層面的事,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年輕人看見別人開店掙錢自己也去開一個店就不掙錢的原因,你用你眼睛看見的只是一些面上的東西,沒有理解背後的核心邏輯想當然的去做,當然會失敗。

(注:這一塊我想做個延伸,會有些跑題,但我廢話實在太多。很多人看了上面的“知”“懂”什麼的,還是會有疑問,到底怎麼樣纔算懂,怎麼樣纔算學會了成自己的了,又怎麼樣去分析原因,剖析本質,我剛好有一些拙見想分享。我自己常用的一種思維模式,也是我在培養管理層時一直強調的一件事。“抓核心”——這三個字很重要,很多公司領導講話,講了幾個小時,你仔細一想,要表達的事其實二十分鐘就能說明白。我還見過一些大學老師,他的確學問深厚,讀的書很多,但是一個課題內容就是能講的下面人云裏霧裏聽的稀裏糊塗。其實原因都在“抓核心”這幾個字上。抓核心是一種很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在於你文化水平的高低,爲什麼有的人學東西特別快,聽一道題就能會很多道,就是抓核心的能力強。你讓他給你講這個題,他肯定能邏輯清晰思路分明的講給你聽。有些領導,老師講的下面人不知所云,就是因爲自己的邏輯思維抓核心能力不夠,腦袋裝的滿滿的不知道該怎樣簡單明瞭提煉表達出來。抓核心這個能力需要自己下意識去訓練,在做事說話的時候多一層思考,這個話,這個事的核心在哪?能不能更簡單更快速的表達或者解決他?每次遇事換個角度多思考幾次,看看到底哪個原因纔是核心,時間久了,自己也慢慢具備這種邏輯性了。)

現在我對失敗和成功有一些領悟,後面會抽絲剝繭的把他講清,下面還會有很多這樣的大道理大廢話,當你有深刻體會的時候,你會覺得這話是多麼的重要。

我聽過馬雲的很多場公開講話,他的很多話很有哲理,背後有很豐富的內容,如果你經歷過很多次創業失敗,你一定會和他的話產生強烈共鳴。我記得他有次演講中有段話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們不是最聰明的企業,但我們一定是出現錯誤,經歷失敗最多的企業。大多數企業犯過的錯我們都犯過。”

以前沒懂,現在自己一路走來才知道好的方法正確的道路是無數失敗的經驗累積出來的。所以我現在如此的喜歡失敗,經歷失敗的時候說明我離正確的答案更近了!

有一次一個公司的總部負責人和我聊天時問我,如果讓你去負責一個全新市場的開拓和管理你會做些什麼?在我二十歲的時候也聽過同樣的問題,當時我正在從業務主管競選另一個城市的城市經理,我做好了準備,回答了很多細節措施,比如去了先熟悉這個城市的路線,便於業務員怎麼怎麼樣,瞭解這個城市中小老闆的普適情況然後這樣做那樣做。那個時候我沒有開公司的經驗,只能提出我作爲業務員時和業務主管時看到的和知道的事情。在很多年後不同的人向我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在20歲時我還會想當然回答他很多具體事情,但現在我告訴他,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爲每個公司每個產業甚至每個城市都有太多的不同,我會先借鑑別的城市做的優秀的,如果沒有,那就摸着石頭過河,我提不出具體措施,我只能說分析,探索,失敗,分析,探索,失敗,精進,失敗,精進,失敗,不止步,不放棄。

這裏想表達的就是失敗對創業公司的重要性。很多人會說廢話,我不知道創業會失敗嗎?我在這裏反覆強調失敗,是想說失敗不代表結束,也不是災難。他是創業中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把創業比作人身體的成長,失敗不是得了一場重大疾病,失敗只是拉屎,你喫飯了就會拉屎,他很臭很髒,但他必不可少,讓身體健康成長。

還有我喜歡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我覺得太早成功了就沒什麼意思了,就像遊戲通關一樣,開頭就出現了大BOSS打完就通關,這遊戲也就廢了。一次一次的失敗就像是過山車,把我的心理和生活弄的跌宕起伏,一上一下,這樣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得到不是一種快樂,想得而得不到不停去追尋的過程纔是一種快樂。


接着我分享我很多次失敗的經歷,你就知道失敗爲何如此的重要。

我先講我第一次開公司的經歷吧。

當時剛出社會沒幾年,去給公司上過班,也自己做過小生意,但是正經去經營一個公司還從沒有過,當時沒有了解過關於經營公司的任何東西,就是腦袋一熱就這樣做了。

開公司的起因是在上海工作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一個產品,我分析之後覺得這個產品很新穎一定會有市場,就這樣憑着自己的自覺我開始了創業之路。

現在想起來真是愚蠢的不能再愚蠢,那年我二十歲,犯了年輕人都愛犯的錯誤,想當然和衝動。

在一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我竟然沒有去網上搜索瞭解一下,就這樣想當然去做這個產品。唯一動用了一點小聰明是沒從上海的那個老闆那裏拿貨加盟,自認爲聰明的繞開了他聯繫到了總公司去拿下了老家市區的代理權。

當時代理需要五萬元,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代理局(這種代理局很多,以前社會多,現在也多,有一場會議精心佈置,鼓動大家去加盟的,比如淨水器等等,也有各種宣傳鼓動加盟的,比如奶茶店。)

上述並不是說只要奶茶店或者加盟什麼的就一定是騙局,這個東西只能相對來說,有人加盟做的好,有人做的壞,只是大多數人是沒什麼經驗,一聽不錯腦袋一熱就給錢加盟了,對他們來講他們是虧錢了。從另一個角度講,該你活該,誰讓你自身能力不行。所以在這裏我們不討論加盟或者奶茶的好壞對錯,我只分享我的經歷。

當時的我出社會沒多久,卻很自信的認定自己的眼光,覺得這個產品一定沒錯,肯定可以掙錢,也沒考察也沒調研,更沒去從小處嘗試,就簡單和朋友討論了一個下午就決定回到老家去代理加盟開公司。

二十歲的我,沒有存款,那時候五萬的加盟費對我是個很大的數字,只能想辦法借錢,第一個電話撥通了我媽的手機號。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多麼的不可思議,因爲當時的我剛出社會,沒有什麼經驗,完全是個小白。我媽也沒細問,也沒質疑我,就是相信我的決定,給我轉了錢。就這樣我得到了第一筆創業資金。

得到資金後我和朋友都很激動,決定馬上從上海回到家鄉來創業。回到了家鄉,我覺得創業需要有自己的辦公地點,我就去找了一個能辦公能住宿的房子,租了下來。房子裝修非常老舊和簡陋,當時的整體環境更像是一個住宿的地方,不像一個公司。

其實這樣並不好,因爲你的地點場景會有很大的影響,從員工到客戶,後面細講。

最初有一個好項目時,我給關係不錯的朋友打了電話,剛好手上沒事,感興趣想一起做的人就湊在了一起。

我和幾個合夥人都住在這個新租的房子裏,大家開始都非常激動,熱情高漲,都是從各個地方坐火車聚集到這裏。

那時候我們都是沒有經驗的小白,我提出的創業理念是,“代理費這些錢我一個人出,賣出設備了掙到的利潤大家平分。”

多麼簡單明瞭,又愚蠢的創業口號。

大家聚了幾次餐,敘了幾次舊,大喫大喝了一通,在歡聲笑語中,創業正式開始了。

開始的時候,都沒有頭緒,沒人創業過,也沒人知道這種新產品該怎麼在當地打開市場去銷售,一羣小白坐在這裏開始了討論。

我們分別用了各種方式,我印了海報,印了名片去推廣,收效甚微,我的朋友也用他的方式去推廣,在飯桌牌桌上去社交去推廣,他覺得這樣的方式更有效,最後也是收效甚微。

當時我壓力很大,拿着家裏的錢,心裏覺得責任很重,很想快點盈利。

我們開會討論,我說你這樣的方式不好,我提出了一個方法說去嘗試,他說不行,行不通。我又提出了一個方法想去嘗試,他說不行,絕對行不通。

我有些生氣,問他,你說幾個行得通的,我們去做。

他說,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你說的這些方式絕對行不通,試都不用去試。

當時我第一次認識到了消極的力量。另一名合夥人是沒有太多主見的,聽了我的話會覺得可以一試,聽了他的話又覺得都做不成。

那時我挺迷茫的,因爲我拿着我媽給的錢,我拿着家裏給的信任,而且那時候我我覺得這個錢很多,責任很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