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已知的束縛(讀書筆記)

    如果一個人能夠研究、觀察自己,他就會發現,這積累起來的記憶是如何在他所見的一切事物上發揮作用的。人們永遠在評價、拋棄或接受,責備或者辯解,所以一個人的經驗永遠在已知的範圍內,在被限制的範圍內。沒有積累起來的記憶作爲指導,我們多數人都會感覺到失落,感覺到害怕,所以我們無法觀察自己的本來面目。當存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也就是記憶的培養時,我們的自我觀察就變得非常表面了。記憶能起到指導和自我完善的作用,但是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永遠不會發生革命,不會發生根本的轉變。只有當自我完善的觀念完全消失的時候(但這不是由意志來完成的),纔有可能出現一些卓越的事物,一些全新的事物。

    我們一起來質問:心靈到底能否拋棄這一切技術的記憶?能否拋棄這一切對已知事物的探求,即探求那些藏匿起來的事物?因爲當我們探求的時候——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不是嗎?我們是在已知的領域裏探求未知。當我們尋找幸福、和平、上帝、愛等事物的時候,我們總是在知的領域裏,因爲記憶已經給了我們線索和暗示,我們對其充滿了信任。因此我們的探求總是在已知的範圍內。即使在科學中也一樣,只有當心靈完全不再去探究已知的事物,纔會有新事物出現。但是停止對已知的探求不是一個決定,它不會因你的意願就出現,說“我不會探究已知了,我要向未知敞開”這樣的話是很幼稚的,這樣說毫無意義。之後心靈會去創造,去揣測,然而它所經歷的卻毫無意義。心靈只有通過自我認識,通過革命才能從已知中解放出來,而只有當你每天都能理解自我的意義之時,纔會發生革命。如果那些幫助你理解自我的記憶還在堆積,你就不會理解自我的意義。你明白了嗎?

    我們認爲,我們的思考、理解,是通過那積累起來的知識,通過對比來實現的。實際上,我們不按這種方式來理解。如果你們拿一件事與另一件事比較,你們只會迷失在這比較當中。只有當你們專心致志的時候,你們才能理解;而任何形式的比較和評估都是在分散着注意力。自我認識不是漸漸積累的,我認爲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自我認識是漸漸積累的,那麼這不過是機械的。這就像一名醫生學習一項技術,不斷地加深在人體某個部位的專業水平。一名外科醫生也許在他的外科手術上是一把好手,因爲他學過這樣的技術,他擁有這樣的知識和天賦,漸漸積累起來的經驗幫到了他。但我們不是在談論這積累起來的經驗。相反,任何積累起來的知識都會破壞對真理的發現。不過,當一個人發現了真理,他也許會使用這積累起來的技術。(克里希那穆提)

    (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前方都充滿了未知,在已知的基礎上尋找未知的方向,挑戰未知的困難,更有趣,更有意義和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