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與姑父

城裏的小姑走了二十餘年。我的夢中不時還浮現她那和藹可親的音容!都說人死如燈滅,……爲什麼有的人久久被人懷念呢?難道靈魂不死嗎?不,一一那是人格的魅力。它是永恆的。我的小姑就是這樣的人,她久久駐在親人的心間,……如果我不爲她寫上幾筆,我想她一定還會來到我的夢中……。

我們小的時候,祖母還健朗的很。她總是一大早就依呀依呀地紡綿紗。小姑幾乎每月帶着東西來看望我們的祖母。……自然也忘不了給兩家的孩子們帶上一籃子花生,紅棗,或幾包糖果。見我們姐妹兄弟多,就多分一些給我們,每次都給我們帶來節日般的歡樂。兩家都爭着請她喫點心或午飯,平時那麼儉樸母親,也總會在歺桌上擺上四盤像樣的菜,難得一見的魚肉之香,也令我們踮起腳尖看着,喉結直打轉,連口水都流了出來。而小姑總能顧此及彼,一一如果在嬤嬤家吃了點心,自然中飯就留在我家喫,這樣兩家都有面子……。

小姑父一年也沒來幾次,……既便來也從未帶禮物給我們,多半是空手而來,……既使有也先在東屋落腳,悄悄地給大伯家的孩子們……。自然禮貌還是有的,從東屋喫過酒後,帶着一張紅樸樸的臉,飄着一身酒氣來到西屋,叫上兩聲二嫂,二哥。遞給父親一根菸,母親面上總是客氣地責問:你怎麼不在我家喫飯呀?我也準備着呢。姑父總是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二嫂,下回一定在你家喫!……閒聊約半隻煙的工夫,就嬉嬉哈哈向東屋走去……母親雖然面子上客氣,其實心底老大不爽,回回如此,分明就是瞧不起我們嗎!

小姑父背地總誇大哥(伯父)能幹,既會賺錢,又會打算。二哥(父親)就不行,既沒本事,脾氣又不好,孩子又多。大哥家雖只有一個聰兒,你看他多養眼,將來非富既貴。二哥家四個也頂不上他一個。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一一他當着大姑姑面把我們家數落的一無是處,……當場就遭小姑一頓臭罵,並嚴令禁止大姑將此話爛在肚子裏,後來由於大姑於伯父家斷絕兄妹關係,又對小姑夫不滿,就憤憤不平地告訴母親這番話……。

其實既便他嘴上不說,從他對我們這幫孩子鄙視的目光中,不光母親,就連我們這些孩子,也感受到他對我們一點也不親熱,他的心中只有伯父家的聰兒是他的內侄……我們什麼也不是……。

小姑不僅對我們兩家一視同仁,凡所有的親戚她總是面面俱到。據母親說,小姑出嫁時,年僅十五歲,還是一個嬌嘀嘀的小姑娘。他們家原來住在橫塘,那個盛產蘿蔔的地方。不久,她的公婆先後走了,本來陳家就人丁稀少,這下就剩下他一根獨苗,要不是小姑作伴,他真成了孤兒,……還好小姑十六歲就生下大表姐,這個家纔有了一點菸火氣,爲了擺脫這衰氣,他們搬到倉後的四間柴房裏居住下來(姑父的祖上靠賣柴爲生)。小姑好客,不管是橫塘的左鄰右舍,陳家族人,只要到城裏來,在街上碰上,她總是熱情拉上,說一頓便飯總是有的,一杯熱騰騰清茶更是少不了。

清晨上街買菜,她總對早起漱口洗臉街坊們左一句張大伯,右一句春花姨的叫着,而迊面而來小姑娘,小媳婦也總熱情叫她:阿香姨早,……陳光媽好的叫着……!

小姑病了,發現時己是晚期,儘管姑父及子女們盡最大的努力,花了許多的錢,還是回天乏術,所有鄉下親戚都蜂湧地湧向她的病榻前,她只有感激的眼淚。面對消瘦蠟黃她,親戚朋友們只有掩面拭淚,……上至伯父,伯母,大姑,小叔,陳生舅舅,族人,下至內侄,外甥,孫兒,孫女都悽惶落淚……!

小姑走前,聞訊的街芳四鄰紛至沓來,病榻前人頭攢動……!

小姑最終還是走了,滿倉橋街人無不哀傷,人們總是感嘆那個年年燒伏茶的阿香怎麼說走就走了,她燒了那麼多香,拜了那麼的佛一一怎麼就不能多住幾年呢………她纔剛剛過了六十歲呢……?

她在世時,天天賓朋滿座。她走了,家門口只有麻雀在覓食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