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糧還是精神鴉片

今天追了一個言情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中午坐車回家路上刷微博,看到熱搜第一的劉心悠。我並不知道劉心悠是誰,點進去看都說小孩什麼的也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頓時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於是發現了一篇微博,有一個帖子的截圖,很多很多張。當時看了一點點,就點贊留個記號,有時間的時候再看。於是今天晚上把剩下的追完了。發現我並非不認識劉心悠,看過她一個很老的古裝劇,人和名字對不起來。

怎麼說呢,讀這個故事的感覺很奇妙。有點以前讀都市言情小說的感覺,又有很真實的感覺。

曾經的我很喜歡讀都市言情小說,也讀了挺多。非常羨慕言情劇裏的女主。那時候的自己,貌似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實世界,一個是幻想出的言情小說一樣的世界。

有種時隔多年,又開始讀言情小說的感覺。而且發現,真的有人過着言情小說裏一樣的生活。

言情小說和偶像劇這類的,真的讓人感覺很美好。能激起人很多幻想和憧憬。而現在的我已經遠離那個世界很久很久了,只有平凡、瑣碎的現實世界。

我不禁懷疑,那份憧憬,是好的還是壞的?是不是每個平凡的人,需要一點這樣的憧憬來調劑一下單調的現實生活和內心?還是說,它是完全毫無用處的,虛假的幻想,只會讓人更不切實際,嚴重甚至沉迷其中影響到現實的生活。

那麼它到底是精神食糧還是精神鴉片呢?

我想,應該都有點又都算不上吧。

精神食糧的話,確實不太能夠得上。它大多是靠人設和故事情節吸引人的,如果說能對人產生多麼重大的啓迪,完全是歪打正着,不是它本意。比如說它描繪的上層社會很好,讓人奮發圖強,努力進入上層社會。再比如,女主的人設是個學霸,讓很多女生爭相效仿當學霸。這些都是很很很偶然且意外的事件。

精神鴉片的話也不是完全沒可能。尤其是一些沒有判斷力和閱歷的小女生,把偶像劇當現實,沉迷其中,耽誤學習和生活。或者是一些工作甚至結婚的成年人,把自己的生活和言情小說作比較,難免會失望。如果因此而抱怨甚至分手離婚,確實就是精神鴉片了。

當然,以上兩種都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分得清虛構和現實的。

在我看來,它只是一種娛樂而已。沒有什麼益處,也沒太大害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