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改變語言模式

今天早上騎電動車送兒子去上課。我啓動了電動車推着往前走。突出電動車一直往前衝,原來推車時,我不小心加速。慌亂了一會,我才鬆手,可是自行車已經撞到石頭上了。我嚇得直拍胸口。這時兒子有點責怪我太魯莽。我內心不痛快,對兒子說,你要先關心一下媽媽有沒有受傷。

可是事後反思,兒子這種語言模式,不也是源於我們嗎?在我們家,發生事情之後,我們總是習慣於指責當事人爲何要這樣做,爲何不那樣做,而忽略了關心當事人此時此刻的心情。

就如今天下午兒子去上游泳課一事,面對突發的小插曲,我也是直接責怪兒子,而不是去理解兒子,接納此刻的意外。

因爲先生沒空送兒子去游泳,便讓兒子自己乘車過去。兒子不是很想乘車過去,便聯繫游泳班同學的媽媽,問可否跟她的車過去。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兒子便去同學家了。大約二十分鐘後,兒子回來了,說同學的媽媽要上課的時間才能送過去,兒子覺得臺晚了,便回來告訴我,想我送他去。可是女兒還在睡覺,我無法抽身。想着還有半個小時,兒子自己乘車過去肯定要遲到了,我便有點怨氣,責怪兒子沒有問清楚同學的媽媽,導致要遲到了。

當兒子走好,我內心便充滿了愧疚。早上,我覺得兒子面對我突發的意外沒有關心我,而是責怪我。我何嘗不是如此呢?面對兒子去游泳這件事情,我不應該責怪兒子,而是應該肯定兒子能及時調整出行方式,並要叮囑兒子路上小心點,讓兒子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感受到父母給予的關愛和溫暖,而不是指責。

改變語言模式,是改變人際關係的良藥。要想兒子會說話,我自己得先會說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