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過程競爭中,美國爲啥焦慮?

各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也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從華爲到抖音、微信,美國正在打壓中國的數字化公司。按理最強的數字化公司還在美國,爲啥他們要打壓我們?他們的焦慮、擔心是什麼?本文從數字化過程中的中國優勢談起,探討領域智能化。

本文的內容摘自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智能爲金融投資帶來了什麼》第二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作者袁峻峯,目前就職於螞蟻集團人工智能部,復旦大學金融學碩士。作者做爲AI應用的親歷者,試圖去給讀者一張通往金融投資領域AI應用之路的“藏寶圖”。本書由螞蟻集團首席科學家漆遠,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線平臺產品部研究員胡曉東,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大李祥林教授,愛康國賓、以諾教育、叮諾科技創始人譚文清,IDG資本合夥人王嘯、等多位業界大牛聯袂推薦。

在數據化過程中的中國優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但四大發明並沒有帶給中國技術上的領先。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教授,受邀去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LSE)主題分享《數字技術和普惠性增長》1。回國後陳龍教授在自己的公衆號上分享一篇此行感言,其中就探討了這個問題。“指南針沒有讓中國成爲全世界最厲害的航海大國;火藥沒有讓中國的兵器領先世界,反而被打穿了國門;造紙和活字印刷也沒有讓中國成爲遍地圖書館的國度。這裏面最重要的道理,是技術的普及分兩個階段,一個叫採用,一個叫滲透。採用不等於滲透,就像發明不等應用。技術要真的要成爲經濟和商業的引擎,除了要有人採用,還必須滲透到生活中去,轉化爲可被大部分人使用的應用。在應用方面,後發的國家反而有巨大的優勢,尤其是當技術本身成本很低的時候。 因爲這些國家的服務往往落後,由於用戶需求若渴,其習慣的轉換成本低;而在供給側,也不會有那麼多機構找各種類似安全、就業的亦真亦假的理由來抵制。”2筆者非常認同。凱文·凱利說過另一個相關觀點,“無法採用舊有科技產品的國家碰到新科技時,處境也會相當不利”3

原文鏈接:【https://www.infoq.cn/article/A4c8ACdiTro2CT9tMsLZ】。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