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錨定重新啓航 ——參加“文字之光·親子寫作羣”有感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晴

我來簡書一年多,寫了遊記、生活隨筆、影視書評等450餘篇,和一般的文字愛好者不同,我沒有寫作天賦,學生時代還有“寫作文恐懼症”。但文字真是有魔力,一旦開始就欲罷不能,她讓我對生活多一份關注和思考,記錄當下、感悟生活成了習慣更是一種樂趣。

因爲職業的緣故我寫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文章,方海敏老師把我寫的《怎麼向不懂事的孩子介紹老師》發表在《文字之光·親子》公衆號上,還贈我20貝的稿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在這裏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特別有借鑑意義的文章。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示範和引領作用遠勝於學校。如果家長有幸遇見這些好文章,一定會大有裨益。

感謝灣灣老師把我拉進了“文字之光·親子寫作羣”。主講韓涵微語老師從文章的選題、到標題的確立以及文章的結構,給我們進行了特別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講解。

韓老師平時工作特別忙,課時已經排得滿滿的,說話時嗓音有些沙啞,可她始終用滿懷期待的語氣、熱情的話語與我們真誠的交流互動,讓人無比敬佩和感動。

學習前,我覺得寫作是個人行爲,通過如何找準寫作角度和選題的學習,我知道了,寫作不是自嗨,要了解讀者的所思所想和興趣所在,知道讀者關心什麼、需要什麼,能得到怎樣的收益和啓迪。只有站在讀者,特別是家長的角度落筆,才能引發情感的共鳴,所寫的文字纔有知音,纔有渡人的意義。

由於韓老師的講解貼近友友們的心理,在羣友之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友友們學習情緒高漲,彼此交流,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讓我找到了學生時代積極思考奮發向上的感覺,這是本次學習帶給我的另一個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韓老師講完爆款標題的八個類型後,友友們豁然開朗。老師佈置練習,讓我們對標題進行分析歸類。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大夥兒各抒己見,氣氛非常活躍,理不辨不明,在討論中逐漸達成共識,對這個問題理解得越發清晰透徹。

文章結構是整個文章的主線和脈絡。對於從沒進行過寫作訓練的我而言,這部分知識是純純的乾貨。韓老師給我們分析了非虛構類文章的四種結構類型。然後佈置作業讓我們自主尋找文章,並分析其結構。

回想假期上網課,要求學生拍照上傳作業,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也嚐到了當學生寫作業的感受,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

我在公衆號裏找到感興趣的文章,收藏起來。然後分析文章的結構,不會畫思維導圖,就寫文章提綱。我覺得高中時代都沒做過這麼有創意的作業,這個過程對於熟悉文章結構和把握文章的脈絡特別有好處。

我和紅塵一刀經常在簡書評論裏見面,但不太熟悉,如今成爲一個羣裏的同學,親近感油然而生。他幫我分析結構類型,通過討論,發現我找的文章不夠典型。爲了更好地理解,我們在羣裏發出倡議,尋找更符合環形結構和倒金字塔結構的文章。羣友們積極參與進來,對找到的文章進行分析解讀,每個人都在這次討論中對文章結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友友們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好學勁頭着實讓人佩服。


“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雖然在簡書耕耘了一年多,但沒有章法,經常看不到方向,通過這次難得的學習,讓我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向老師學習,向勤勉的友友看齊。同時“親子文”的大衆需求,也讓自己找到了“恆溫熱點”。

身邊每一個有趣有料的學生都是自己探索挖掘的教育對象,持續關注都會成爲提升自己教育智慧與能力的契機。而每個千姿百態的生命狀態都是原生家庭的“鏡像”體現。既然是教育工作者,就要有意識地培養觀察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的意識,努力讓自己成爲“心靈的捕手”。療愈是相互的,亦如教學相長。

感謝寫作營給了我繼續前行的方向和技能,自己的教育人生也會因寫作而變得更加豐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