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漏子的故事

1974年,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四平地區革命委員會主任是軍區司令員劉×。當時工業“以鋼爲綱”,農業“以糧爲綱”。農業開展“學大寨”運動,提出“跨黃河,越長江”,據說黃河流域當時畝產800斤,長江流域畝產1000斤。爲了多打糧,四平市委決定,把流經四平地區的東遼河,裁彎取直。東遼河在四平地區是平原地區,所以是曲流河,彎彎曲曲佔用土地面積大,如果取直了,那就能騰出很多土地用來耕種,增加糧食產量。

於是全地區在秋收還沒有結束,全區所有生產隊派青壯勞動力,就集結到東遼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東遼河裁彎取直大會戰”。我當年21歲,隨戰鬥大軍住在梨樹縣蔡家公社橫道子一戶魏姓人家。

魏家戶主是一名教師,晚上沒事,我們彼此嘮嗑,講一些各自當地的風俗習慣,或者奇聞異事。他給我們講了個“槍漏子”的故事。

故事就發生在他們村,“槍漏子”這個人也是他們隊裏的人,是個“歷史反革命”分子。我還好奇的特意認識認識這個人。他姓張,大約四十多歲,大個子,穿一身黑衣服。見了我,他只是斜着眼睛瞟了我一眼。就繼續幹他的活。

“槍漏子”的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四戰四平期間。一天夜裏,一支解放軍的連隊前往四平執行任務,走到他們這個村莊,“槍漏子”他們家爲防土匪,家裏備有幾支槍,還有一門土炮,手榴彈等武器。當時解放軍在榆樹臺以北,國民黨在四平,中間地帶有土匪出沒。

當解放軍夜裏路過“槍漏子”他們的宅院時,院子裏把解放軍當土匪就開槍了。打傷了解放軍的連長,於是解放軍向院子裏喊話,說是解放軍執行任務,路過此地,希望不要與解放軍作對,讓路過去。可是院子裏不但沒有放行,反倒一齊開槍,打死了兩名解放軍戰士,還有幾個受傷的。

解放軍見這個地主武裝如此反動,與解放軍爲敵,同時也爲了不耽誤執行任務。一個衝鋒,就拿下了這個院子。爲了給犧牲的烈士報仇,也爲了震懾一些地主武裝。解放軍把“槍漏子”家中18歲以上的男人,都押到大門外,槍斃了。因爲解放軍有緊急任務,所以匆匆忙忙的就走了。

事後“槍漏子”他們家人收拾屍首的時候,發現這個叫“槍漏子”的人沒有死,不但沒死,連傷都沒有受。原來他是被槍斃的人當中年齡最小的,槍還沒響,他就嚇昏了。再加上是黑夜,解放軍着急執行任務,就出現了這個槍斃人,卻漏下一個人的蹊蹺事。

遼瀋戰役後,在土改運動中,沒有繼續追究這個人的罪行,被定爲“歷史反革命”分子。在村子裏落下個“槍漏子”的綽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