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召南·鵲巢》

《國風·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詩歌譯文

喜鵲安家在高樹,杜鵑飛來把它住。千金小姐要出嫁,百輛車馬迎娶她!

喜鵲築巢亮堂堂,杜鵑飛來把家當。千金小姐要出嫁,百輛輜重送走她!

喜鵲銜泥不得閒,杜鵑飛來把窩佔。千金小姐要出嫁,車各百輛大禮成!


關於詩經

《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爲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爲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爲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爲《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爲《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爲“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爲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爲經典,成爲《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歌賞析

《鵲巢》出自《詩經》中《國風•召南》,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描繪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但關於這首詩想表達的內容,卻有很多種不同的見解。

有人認爲這是一首棄婦詩,詩中鵲代表棄婦,鳩代表新婦。這位涼薄的丈夫拋棄了自己的髮妻,另結新歡,而自己與丈夫悉心經營的家也要被別人佔據了。恰如“鳩佔鵲巢”,舊人成了棄婦,哀怨自心中流出,便成了這首詩。這種說法明顯受到了“鳩佔鵲巢”這個成語的啓發,然而,至少在漢朝之前,鳩的形象不僅沒有“黑化”,還是吉祥福氣的象徵。漢高祖劉邦曾開創一種風俗,爲年齡超過七十歲的鄉間長者配發鳩杖,以體現國家對尊賢敬老的推崇。因此鳩的形象變得惡劣至少是西漢以後的事情了,而《詩經》成書早在漢朝建立前幾百年,所以這種說法並不太可信。

另一種說法認爲鵲與鳩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只是兩種鳥,這是一位路人在目睹了一場婚禮之後,有感而發的,於是在聯想和感觸的幫助下,創作了這首詩。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忽視了一種古今相通的心理,人們在圍觀一件熱鬧喜慶的現場時,往往會對很多細節更加註意,比如新娘的容貌着裝,新郎的言談舉止等,但在這首詩之中,新娘和新郎的形象隱而不見。同樣與婚姻相關的《桃夭》中,可是把新娘描繪成嬌豔的桃花呢。所以如果是以圍觀者的角度來描述,婚禮未免顯得太過平淡,除非這位圍觀者只是遠遠地看了一眼迎親的車隊,對婚禮並沒有更深的接觸。

還有一種說法,鵲喻新郎,鳩喻新娘。這是新郎在告訴新娘,我已經做好準備迎你入門了,百輛車駕是我的誠意,我所築的“巢”從此以後就是你的家。至於未來如何,新郎並未提到,但既然同巢,共同面對未來的風雨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有人說,《鵲巢》中的婚姻格調不高啊,來來去去所談到的都是香車、豪宅,這和現代一些人追逐金錢,鼓吹在寶馬車中哭泣又有什麼不同呢?

《鵲巢》中的確在談車駕和新郎的家業,但盛大的車隊是爲了配合禮儀的要求,新郎在完成嚴肅的迎親禮。孔子在六經中制定了“親迎”的婚姻禮節,也就是說,在婚姻儀式上,男子必須親自前往迎接新嫁娘,無論是天子、諸侯,還是公卿大夫、士人庶民,都必須如此。《大戴禮記•哀公問》中記載,魯哀公認爲“親迎制”要求天子、諸侯去親自迎接女子,對女子的重視太過分了。孔子表情嚴肅而莊重地說:“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爲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孔子在回答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夫妻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起始,難道不應該對它重視嗎? 在《鵲巢》中,男家有禮而親迎,女家有情而送行,雙方竟然各有百輛之車迎送,禮儀非常隆重。這就表達了詩的真正含義:重視婚姻,從婚姻即將開始的那一刻就投入足夠的尊重。所以如果讀《鵲巢》只看到車多禮重,就辜負了孔子一生堅持的禮,也辱沒了婚姻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神聖的儀式感。

講到這裏,順便說一下古人成婚的禮節。婚姻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經濟制度,在古代封建社會,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爲主的時候,合法的婚姻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人口和更加穩定的社會,所以尤爲重要。

我國是禮儀之邦,結婚的時候也格外注重儀式感。在《儀禮》有詳細的記載,要結婚需要有“六禮”,也就是六個環節。分別爲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從求婚到確定婚禮日期,再到親自迎接新娘,環節缺一不可。相關的內容比較複雜,在這裏就不再多講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還有一點就是,至少在南北朝之前,漢族人娶親並不像電視劇裏演的那麼喜慶。由於古人認爲黃昏是吉時,所以婚禮也都是在傍晚舉行,這也就是“昏禮”這個詞的來源。女方家裏失去了一個女兒,是一件悲傷的事,所以人們通常不會吹吹打打。新娘新郎所穿的喜服也不是大紅色而是黑色。所以現代人如果穿越回漢朝碰到一場婚禮,可能只會看到一羣人身着黑衣,舉着火把默默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