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十一真》

蓮對菊,鳳對麟①。濁富對清貧②。漁莊對佛舍,松蓋對花茵③。蘿月叟,葛天民④。國寶對家珍。草迎金埒(liè)馬,花醉玉樓人⑤。巢燕三春嘗喚友,塞鴻八月始來賓⑥。古往今來,誰見泰山曾作礪;天長地久,人傳滄海幾揚塵⑦。

① 鳳麟:

鳳凰和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神鳥神獸,象徵祥瑞。《管子·封禪》雲:“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

   

② 濁富:靠巧取豪奪而得的不義之富。

[唐]姚崇《冰壺誡》詩云:“與其濁富,寧比清貧。”

[明]楊慎《佛書》詩云:“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清貧:貧寒而有節操。

《後漢書·劉陶傳》雲:“陶既清貧而恥以錢買職(買官),稱疾不聽政。”

《三國志·魏志·華歆傳》雲:“歆素清貧,祿賜(所受薪水)以賑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形容糧食很少)之儲。”

    ③ 松蓋:把茂密的喬松枝葉當傘蓋。

唐代詩人錢起登秦嶺,在半山坡遇雨,遂躲在巖崖松樹下避雨,並作詩云:“依巖假(借)松蓋,臨水羨荷衣。”(見錢起《登秦嶺半崖遇雨》)

    花茵:把聚攏的樹上落花當坐墊。茵:通“裀”。

唐代學士許慎,字謹選,與親友結宴於花園中,不設帷幄和坐具,使僕童輩聚樹上落花當坐墊,還風趣地說:“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見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上·花茵》)

    ④ 蘿月叟:月下藤蘿間的老人。反映老人過着清靜的田園生活。

大詩人李白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中寫了他月夜造訪山中隱士的情景:“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葛天民:

葛天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在伏羲氏之前,其治世之道“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所以,治理的國家非常安寧。是古代理想中的自然、淳樸之世。

葛天民就是指葛天氏治理下的老百姓。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銜觴(把酒)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傳說中的古帝名)之民與?葛天氏之民與?”

[元]沈禧《山寺樵歌》詞雲:“忘世慮,斷塵緣。逍遙傲葛天。醒時一曲醉時眠。風清月正圓。”

  ⑤草迎金埒馬,花醉玉樓人

這是寫後期的唐玄宗李隆基荒淫誤國的生活。

金埒:用金錢築成的牆。

西晉富豪王濟(武子)、石崇好比富,競輸贏。王濟善馬射,買地作金埒,與石崇騎馬比賽跨越。(見《世說新語·汰侈》)

這裏用“金埒馬”一詞,是比喻唐玄宗春巡時,所用的金飾的帶嚼口的馬絡頭之華貴。

玉樓:華麗的樓房。

詩聖杜甫在《哀江頭》詩中寫道:“昭陽殿裏第一人(指楊貴妃),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指隨從女官們)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唐]白居易在《長恨歌》長詩中也寫道:“雲鬢花顏(指楊貴妃)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指唐玄宗)不早朝……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通過描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同輦春巡和貪淫不早朝,暗示唐明皇李隆基的荒淫誤國。

元代吳伯宗在《大駕春巡詩應制》中綜合了杜白兩位大詩人對唐玄宗的揭露:“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⑥巢燕三春嘗喚友

這是《詩經·小雅·伐木》中“嚶(鳥叫聲)其鳴矣,求其友聲”、宋朝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中“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和宋朝曹勳《小園午集坐間呈處和瞻明諸友》中“暖景遲遲鶯喚友,落英寂寂草成茵”各詩句的化用。

三春:農曆三月。

  塞鴻八月始來賓

這是《禮記·月令》中“季秋之月……鴻雁來賓(來南方作賓)”文意的化用。

塞鴻:北方的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分(農曆八月)後飛往南方越冬,次年春分(三月)後北返繁殖。人們把八月雁赴南方越冬視爲作賓,把雁返北方繁殖視爲回家。

⑦  古往今來,誰見泰山曾作礪

礪:磨刀石。

這是明朝詩人高啓《缶鳴集》中“人生富貴知幾時,泰山作礪徒相期”詩意的化用。意思是說,人生短暫,想等着看到泰山變成小礪石,那是徒勞的。

“泰山若礪”一語,出自漢高祖劉邦之口。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中所載的漢高祖劉邦大封功臣的“封爵之誓”是這樣的:“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到了黃河變成像衣帶一樣的小河,泰山變成只有磨刀石那麼大小,所封的國土都永遠存在,一直遺傳到子孫後代。

其實這句話只是一個文字遊戲,尤其是免死金牌,更是一張空頭支票,難以兌現。通過歷史,我們能夠知道,韓信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但是後來,雖然身上有了“免死金牌”,劉邦還是 一樣殺了他。

天長地久,人傳滄海幾揚塵

這是東晉葛洪在《神仙傳》中講的一個故事的化用。《神仙傳》載:仙人麻姑說,歷史上東海已經三次變爲桑田了。現在蓬萊水又少了一半,這豈不是預示東海又要變爲高山和平原了嗎?仙人王遠(字方平)嘆息說,大海又要揚起塵土了。

 

兄對弟,吏對民。父子對君臣。勾丁對甫甲①,赴卯對同寅②。折桂客,簪花人③。四皓對三仁④。王喬雲外舃(xì),郭泰雨中巾⑤。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賢妻備五倫⑥。文教南宣,武帝平蠻開百越;義旗西指,韓侯扶漢卷三秦⑦。

①勾丁甫甲:男子夠十八歲開始當兵。

勾:通“夠”,達到。

丁:男女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謂之“丁”。

甫:開始。

甲:鎧甲,引申爲穿鎧甲的士兵。

《史記·主父偃列傳》雲:“丁男被(通‘披’)甲,丁女轉輸(指繳稅),苦不聊生。”

  ②  赴卯:

亦作“畫卯”、“應卯”。舊時官吏每日清晨卯時(早五時至七時)赴官府簽到上班,叫“畫卯”、“應卯”或“赴卯”。

《水滸傳》雲:“次日武松清早出去縣裏畫卯,直到日中未歸。”

    同寅:

舊時稱在同一處做官的同僚,叫“同寅”。

[宋]張鎡《送趙季言知撫州》詩云:“同寅心契每難忘,林野投閒話最長。”

  ③ 折桂客

科舉時代俗稱考試及第者爲月宮折桂。

折桂客指的是在朝廷科舉中考中進士的人。後在各種考試或比賽中獲得第一,也稱“折桂”。

[唐]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 詩云: 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

簪花人:頭上插花美人。常用來比喻書法或詩文清新秀麗。

[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雲:“衛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臺。”

    古時遇典禮宴會佳節,男女皆頭上戴花。

[唐]杜牧《爲人題贈》詩云:“有恨簪花懶,無寥鬥草稀。”

④    四皓

商山四皓,秦時隱士,漢代逸民。是居住在陝西商山深處的四位白髮皓須、德高望衆、品行高潔的老者。他們四位分別是蘇州太湖甪里先生周術,河南商丘東園公唐秉,湖北通城綺裏季吳實,浙江寧波夏黃公崔廣。

此四人,皆秦博士,後因逃避焚書坑儒來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見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繩繩嗡嗡的京都咸陽,真是人間淨土。這兒聽不到刀槍鼙鼓的驚鳴,看不見殘暴無道的殺戮,見不到爭寵鬥勢的惡棍,覺不到爾虞我詐的寒慘,也沒有賣官賣爵的小人,遂決心“巖居穴處”,“紫芝療飢”,在商山隱居下來。

四皓在商山避秦隱形不久,劉漢王朝統一了天下。當漢高祖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另立趙王如意時,劉盈的母親呂后經張良策劃;約請四皓出山。“偕入漢廷,一語吾主”,改變了劉邦廢太子的初衷,終使劉盈做了漢惠帝。

四個功高蓋世的老人,儘可高官厚祿頤養天年。可是,他們卻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終老山林,死後便葬於商鎮。

三仁

孔子曰:“殷有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焉。”

1.微子

是商紂王的兄長,春秋時期宋國開國遠祖,第一代國君。

相傳微子出生時,他的母親還是妾(非正室,故稱作庶出),後來轉正了後,就生下了帝辛(商紂王),所以微子和商紂王是同胞兄弟。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暴虐無道,微子屢勸不聽,無奈,只好出走。

周武王姬發滅商,微子持商王室宗廟禮器,來到武王軍營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雙手捆縛於背後,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向武王請罪。武王將他釋放,恢復他原有爵位,以示寬厚爲懷。

周公旦(即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亂後,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封微子於商族發祥地商丘(今河南商丘),以示不絕殷商之祀,國號爲宋,爵位爲公,準用天子禮樂祭祀祖先。

2.箕子

箕子,是紂之叔父。他佐政時,見紂王進餐必用象箸,感紂甚奢,嘆曰:“彼爲象箸,必爲玉杯,爲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也就是說,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一旦有了開始,便再也停不下來了。

果然後來商紂王暴虐無道,整天酗酒淫樂而不理政,揮霍無度。箕子見紂王這般無道,苦心諫阻,但屢諫紂王都不聽。

箕子見成湯所創500年江山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發裝癜,披髮佯狂爲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裏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泄心中悲憤。紂見此,以爲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爲奴隸。

3.比干

比干,是箕子的弟弟,也是紂之叔父。面對紂王的無道,他認爲:帝王有過錯而不進諫,那是不忠;害怕死亡不進諫,不是勇者。

於是,比干就直接跑到摘星樓上面上書直言。一開始,商紂王並沒有十分憤怒,但是由於比干三天三夜都沒有離開摘星樓,這一下使得商紂王十分的憤怒,十分生氣的對着比干問,究竟是有什麼樣的倚仗,纔敢這樣。

比干就回答說:我的倚仗不過就是善良還有仁義而以。商紂王更是怒火中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想看看你的心是怎麼樣的!”於是,比干就被挖心處死。

⑤王喬雲外舄

舃:鞋。

東漢尚書王喬,河東(在今山西)人,有神術。傳說他任葉縣縣令時,每當初一、十五他從縣裏到都城洛陽參加朝會,從不乘車馬。明帝很感奇怪,就密令太史暗察。太史偷窺後報告明帝說,王喬來時,總有雙鳧(野鴨)從東南方向飛來。張羅網之,乃是帝賜王喬穿的一雙尚書官官靴。(見《後漢書·方術傳》)有人說,王喬即周靈王太子晉,也就是那個駕鶴飛天的仙人王子喬。

[晉]孫綽《遊天台山賦》雲:“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

    郭泰雨中巾

東漢經學家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博通經典,居家教授,弟子至千人。與河南尹李膺友好。一次外出遇雨,頭巾被雨壓折一角,人見皆仿效折巾,稱爲“林宗巾”。(見《漢書·郭泰傳》)

⑥    人交好友求三益

孔子說:交朋友,有增益的三友,有壞事的三友。交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識廣博)的朋友,就受益匪淺。交友便辟(好諂媚)、友善柔(善奉承)、友便佞(能花言巧語)的朋友,就壞事屢見。所以,交朋友應該求三益。(見《論語·季氏》)

    士有賢妻備五倫

備:可以理解爲“齊備”,也可以理解爲“具有”。

五倫:亦稱“五常”,封建禮教規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人倫關係。

封建社會以爲,男性能協調好這些關係,就具有了儒家思想的傳統美德。

⑦文教南宣,武帝平蠻開百越

蠻:古代對我國長江中游及其以南和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泛稱。

百越:亦作“百粵”,古代對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衆多越族部落的總稱。

漢武帝時期,除北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外,又發兵平定百越,設置九郡;擊西南夷、夜郎、滇等國和部落,設置八郡,爲促進我國多民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爲現代中國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礎。(見《漢書·武帝本紀》)

    義旗西指,韓侯扶漢卷三秦

西漢大將韓信,淮陰人。初隨項羽,後歸劉邦,拜爲大將。伐魏、舉趙、降燕、破楚、定齊地,戰功卓著。先後受封爲齊王、楚王。項羽破秦入關後,三分秦之關中之地,封章邯爲雍王、董翳爲翟王、司馬欣爲塞王,分治關中,合稱三秦。

韓信領軍助劉掃三秦,後與漢師會圍項羽於垓下,羽走自殺。蕭何、張良、韓信並稱“漢興三傑”。後來,高祖疑其背叛,僞遊雲夢,擒往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爲呂后所殺。(見《史記·淮陰侯傳》)

申對示①,侃對誾(yín)②。阿魏對茵陳③。楚蘭對湘芷④,碧柳對青筠。花馥馥,葉蓁蓁(zhēn)⑤。粉頸對朱脣。曹公奸似鬼,堯帝智如神⑥。南阮才郎差北富,東鄰醜女效西顰⑦。色豔北堂,草號忘憂憂甚事?香濃南國,花名含笑笑何人⑧。

  ①  申示

申示:申明,顯示。

《後漢書·張皓傳》雲:“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

②  侃誾:言論和悅而中正。

《論語·鄉黨》雲:“[孔子上]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和顏悅色貌)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正直恭敬貌)如也。”

③  阿魏:

木本植物。三月生葉,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裝竹筒中,日久堅凝,即成阿魏,入藥。一說其脂有毒。(見《本草綱目·阿魏》)

    茵陳:草本植物。經冬不死,因舊而生,故名。有香氣,入藥。(見《政和證類本草·茵陳》)

 

④楚蘭湘芷

亦作“澧蘭沅yuán芷”或“沅芷澧蘭”。

楚、湘:指湖南。

沅、澧:指湖南境內的沅水和澧水。

沅澧二水流域生長有芷蘭香草,人們常以“芷蘭”比喻人品高潔。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雲:“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東漢]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外有芬芳之蘭,異於衆草,以興湘夫人美好亦異於衆人。”

  ⑤花馥馥:花香濃烈。

[晉]陸機《文賦》雲:“播芳蕤(花下垂貌)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

    葉蓁蓁:樹葉茂盛。

《詩經·周南·桃夭》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⑥曹公奸似鬼

這是三國時期謀士許攸對曹操的評語。《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載:“漢末曹操嘗問許攸(子遠)‘我何如人?’攸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富於權詐,才足欺世的野心家)。’”

    堯帝智如神

這是《史記》中頌堯的話。《史記·五帝本紀》雲:“帝堯者,放勳(名子)。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傲慢)。”

⑦南阮才郎差北富

晉代阮氏家族共居於道北和道南,故有南阮、北阮之分,北阮富,而南阮貧,貧富分明。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與阮籍,都居住於道南。(見《晉書·阮籍傳》)

[唐]戴叔倫《旅次寄湘南張郎中》詩云:“閉門茅底偶爲鄰,北阮那憐南阮貧。”

 

東施醜女效西顰

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而顰(皺眉),行於里巷。同裏醜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也仿效西施捧心皺眉走路,然其醜更甚。富人見之,閉門不出,貧人見之,攜妻子而奔。(見《莊子·天運》)

⑧ 色豔北堂,草號忘憂憂甚事?香濃南國,花名含笑笑何人

此二句出自北宋丁謂。因其曾獲封晉國公,故人稱丁晉公。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丁晉公)晚年詩筆尤精,在海南篇詠尤多,如‘草解忘憂憂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尤爲人所傳誦。”

忘憂草,即萱草,一種百合科植物,古人以爲植此花可以忘憂。別名衆多,有“黃花菜”、“忘憂草”、“宜男草”、“療愁”、“鹿箭”等名。

《詩·衛風·伯兮》:“焉得萱草,言樹之背。”

背,即北堂。也稱“萱堂”,舊指母親(主婦)的居室。

嵇康有“萱草忘憂”句。

含笑,花名,產於中國南部。是一種常綠灌木,枝很密,葉子狹橢圓形,花淡黃色,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供觀賞。花不滿開,如含笑,故名。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幸瓊林苑》:“其花皆素馨、末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等閩、廣、二浙所進南花。”  

(清)黃宗羲《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仙、艾人……忘憂、含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