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化 20200815

歌德《浮士德》,可以用“苦難”、“求索”、“自贖”、“建設”來概括。

浮士德的遊歷是一個德意志知識分子一生的求索,是歌德給生活在他所熱愛的胺片土地的人名的建議--通過勞動建設一個國家。

德國盛產哲學家、科學家、音樂家,個個家喻戶曉,說實話,德國的文學作品我接觸甚少。

然而我想談談德國工業。

然而德國的工業製造是其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不論是大馬路上跑的奧迪、寶馬、奔馳汽車,還是西門子、博世等德國企業產品代表着結實、耐用與精美,是高質量的保證。德國迄今存在還不到150年,爲何能成爲一個製造業強國?

德國政府給中小型企業更多自由空間,德國很多中小型企業是家族企業,企業對員工有責任感,員工對企業也有歸屬感,在本領域裏精益求精爲榮耀。企業與員工的雙向認同,賦予企業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使它們在各自細分行業處於絕對的領軍地位,成爲“隱形冠軍”。

德國的教育從小就是嚴謹有序,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我接觸過幾個德國的公司規模不大,但能把產品持續優化,在一個領域,一做30多年,在德國也有其他競爭對手,但他們眼光放在歐洲、甚至全球市場,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行業裏,知名的企業德國日本居多。德國的工程師們,在他們工作時間內非常的敬業和嚴謹,另外也強調生活。

日本和德國在教育、工業製造等方面十分相似。

而文化是教育的基礎。“通過勞動建設一個國家”,或許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