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段子云(36)

我小時候的腦瓜裏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如果沒有我,爸媽的日子一定會好過一些,他們一定不會如此辛苦。所以,有一個緊箍咒一樣的聲音在我腦海裏盤旋,都怪我,都怪我,都怪我。

如果爸爸來打我,我從來不跑也不躲,我大義凜然的看着他,最好打死我,因此他也並不曾怎麼打我,據老爸說,我的一副想要去死的模樣嚇到了他,他不敢打我。

我小時候,最崇拜哪吒,不是因爲他厲害,而是因爲他把骨頭和血肉還給了爹孃,兩清了。

所以在我的叛逆期,我和爸爸吵架說,你如果覺得我的命是你給的,我可以把命還給你,隨時來取,絕無二話,不要妄想我必須處處聽你的話,我有自己的頭腦和想法。

大人們往往覺得自己很高明,孩子什麼都不懂,殊不知,孩子看的才清醒,父母自以爲了解孩子很多,其實不然,孩子才最瞭解父母。

孩子爲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還會僞裝,父母呢,面對弱小的孩子,早就原形畢露了。

我無意批判任何人,我現在也已經爲人母,深知不易,我只是不願意神化任何人,神化任何愛。

有人說日久生情,那還有日久生恨呢。逆向思維也很重要。愛能培養,恨更能,甚至滋生的速度愛比愛快多了。愛的小苗,日日澆灌,生長緩慢,恨的種子一旦種上,壓根什麼都不需要,就能迅速生長蔓延。當然,對抗恨的,只有幸福和愛,就像癌症,如果幸福和愛治癒不了,任何藥物也都不起作用了。

大人如果有擔當,就不會把孩子當情緒垃圾桶,爲他們苦難的日子當背鍋俠。生養孩子,苦自不必說,可是作爲成年人,你可以選擇不生就好了,如果生了孩子,再怪孩子,那就是大人的不對了。

大人總是一堆一堆的道理,不給孩子說話與辯駁的機會,還說孩子犟嘴了,不聽話了。何爲犟嘴?何爲不聽話?給人貼標籤的時候,首先得給標籤定義下再貼啊。

中國的父母和孩子,最喜歡攪和一起,兩代價值觀彼此看不慣,吵吵鬧鬧,謂之幸福。然後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那種攪和在一起,再難得糊塗的感覺太讓人上癮了,那是很多人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方式,否則就刷不到任何的存在感,重要性體現不出來。活着就要折騰,折騰不了這個世界,就在家裏折騰個痛快。

東拉西扯又一篇,碎碎念,勿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