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覽青銅博物館

秋天真的來了,天高氣爽,秋風瑟瑟,樹枝在風中舞蹈,把黃色的枯葉默默地送到大地,希望它們能在春天變爲春泥,回報大樹母親的養育之恩,來年樹木會更加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秋天裏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中秋佳節。九州同慶,四海團圓。除此以外,也有許多人走出家門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許多名山大川,文物古蹟,農家小院,偏遠山區,到處都是人流如熾,假日旅遊是不可缺少的節目。而圖書館,博物館也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我就是對博物館情有獨鍾,在那裏,遠離城市的喧囂,沉靜在遙遠的時代,觀賞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是多麼愉快又有意義的事啊!

今天我要參觀山西省青銅博物館,它是山西省博物院的一個分館,也是中國首家省級青銅專題博物館。展出文物達200O多件,薈萃晉糸青銅文物精華。

博物館位於風景如畫的長風商務區的文化島上,與太原市博物館聯袂共享五個即連通又獨立橢圓形倒錐體建築羣,是太原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博物館高大,華麗。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

展廳基夲陳列以"吉金光華"爲主題,分"華夏印跡","禮樂春秋"’,"技術模範"三部分,展示中國青銅時代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

看到如此衆多的青銅器實物,真是震撼。有許多知名歷史人物的青銅器具,有著名的晉公盤,有趙卿鳥尊,有晉仲韋父盉。更有許多的鼎,大小不同,規格不同,腦子裏一直閃出一個成語,一言九鼎。尤其是將青銅器作爲禮樂使用,中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禮樂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和樂相輔相承。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個人修養,構成完整有序的社會政治文化制度。禮樂制度指導和規範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舉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喪葬等活動時,均使用禮樂器。這些禮樂器通過材質,形態,裝飾,色彩,銘文和組合方式的差異,呈現了人們不同的身份等級和價值取向。漢代以後,青銅器與禮制之間的關係逐漸淡化,但禮樂制度的文化內涵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我過去認爲只有一種青銅編鐘,其實不然。我在這裏看到出土的文物中,還有紐鍾和甬鍾。大至相同,又各有特點。

我感嘆古人爐火純青,登峯造極的冶煉工藝,精美的紋飾,不朽的文字,藝術造型,構思巧妙,圖案奇特,引領時尚,影響後世,真是匠心獨運啊!

幾個展廳一路走來,看到這些冰冷厚重的青銅器,感到一絲沉重而遙遠。缺少一些人文的歷史知識,更缺乏一些感情色彩,不免有些失落。怱然有個展廳展板的介紹讓我眼前一亮,"趙氏孤兒"四個字赫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趙氏孤兒是我所熟悉的一個故事,它與竇娥冤,漢宮秋,梧桐雨被合稱元代四大悲劇。

在這個博物館看到這個名字,真讓我很驚奇。我知道我的故鄉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一一晉國。但是這跟趙氏孤兒有多少關係呢?

原來晉國雖然強大,但國君晉景公卻是個昏庸無能,聽信讒言的昏君。在朝中勢力最強大的人是奸臣屠岸賈,他一手遮天,掌握着晉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三大命脈。在新舊勢力的鬥爭中,屠岸賈殘害忠良,將趙朔大宗滿門抄斬,史稱"下宮之難"。唯一倖存的孤兒,是趙氏門客程嬰舍親子,朝臣公孫仵捨命救下來的。孤兒長大後,取名趙武,十五年後,景公有病,讓卜者卜,卜者說生病的原因,乃是錯殺了功臣。大臣韓厥素來與趙氏關係密切,趁機向景公說趙氏世代有功,被錯殺滅族,百姓爲之不平。應恢復名譽,給予重任。於是景公聽了韓厥的話,將趙武程嬰接進宮來,趙武又奉命殺了屠岸賈,報仇雪恨,爲民除害。晉悼公時封爲卿大夫,爲晉國執政,修文德,棄征戰,晉楚分割,中原始寧。

趙武之孫趙簡之,在晉定公時,爲執政大夫,親手創建了晉陽城。那是今天太原市的雛形,今天人們也稱太原市是晉陽古城。

那一年,就在太原市的金勝村,考古人員挖掘出趙簡之的墓穴。墓地佔地面積之大,墓葬規格之高,出土文物之豪華,數量之多,僅次於國君,軍車戰馬俱有,青銅器就有上千餘件,幾乎佔了半個博物館,讓人瞠目結舌,唏噓不已!

從博物館出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文博工作者,篳路藍縷,披沙瀝金,使得來自歷史深處的吉金,重新綻放時代光華,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春秋鳥尊

晉侯新壺

雲紋甬鍾

鎛(樂器)


蟠螭紋紐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