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總是要從基礎學起

最近看到很多平臺開設英文課程,往往是免費引流。聽課,零基礎報名,費用三五千不等。有的是好多個課程的階段,每一階段單獨收費。

我參加我不少此類課程,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很多人會被先導課吸引,覺得自己以前的英語白學了,然後真的如此嗎?有的想走捷徑,然最後發現最好的捷徑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比如我開始了每日的英語跟讀,在一百多天之後參加了語音班。我才發現自己的沒有查字典的習慣。越是對於熟悉的詞語,越是如此,比如down /daʊn/,我一直讀的/dʌn/,advertisement /ədˈvɜːtɪsmənt/我總是把重音放在ti上面。

不像漢語,只有一個音,都是重讀。而英語有的很長的單詞裏面就分層次了。oversimplification /ˌoʊvərˌsɪmplɪfɪˈkeɪʃn/ 過度簡化,七個音節,裏面只有一個重音在kei。次重音兩個,讀起來,總體就會如水的波浪一般。

英語的重音位置決定了它的起伏和節奏。如果讀錯重要,輕則平淡如水,重則意思截然相反。比如unique和eunuch發音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重音位置。

He is unique. /juˈniːk/ 他是獨特的。

He is eunuch. /ˈjuːnək/ 他是閹人。

李笑來說他當英語老師的時候口語也不好。但是他在飛機上碰見一個外國人的時候,對方見他在寫英語,就和他打招呼。結果他靈機一動,和人談託福的作文,那是他寫過很多遍的。“她以爲她與我之間的是 discussion,哪裏知道對我來說,這根本就是 presentation!” 

突然讓我想到高校的教授,他們英語不一定好,但是說起專業一定是侃侃而談。如終南山一般的,平時不明顯,而學術交流的時候一下就明顯了。

後來我就養成了習慣,不再指望自己能夠脫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備無患。每當我遇到一些要講英文的正式場合,我一定會提前花時間先寫 “逐字稿”,不會寫的就去查查詞典,查詞典查不到的,就用 Google 搜索,連 Google 都搜不到,那就想想看有沒有可替代的說法 …… 而後再花時間修訂,熟悉,複述。如此這般之後,到了現場,基本上能夠做到 “自如” 應對。

很多人當衆講話的時候,不自信,其實是準備不充分。臉皮厚的,如川普可以很自信地對全世界說1917年的瘟疫導致了二戰的結束,滿嘴跑火車。你還有什麼不敢了?無非就是讓自己更熟練,演練千萬遍。

“有些人口語不好不是因爲笨,而是恰恰因爲他不笨。”有些人總想走捷徑,最終發現進了死衚衕。基礎是非常必要的,當你學會了底層的東西,纔會在自學中游刃有餘,隨意轉換。“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這句話從古至今在任何領域都適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