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那案子起源于情感勒索 杭州那案子起源于情感勒索

杭州那案子起源于情感勒索

前言

本来题目我想使用可能,即杭州那案子可能起源于情感勒索。后来感觉没有必要,不说服自己,又怎么能说服别人。

最近,杭州出了杀妻案,丈夫把妻子大卸八块,扔化粪池了。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新闻都会感到惊讶和害怕:不会吧,连枕边人都下得了手。

这个案子从妻子离奇失踪二十来天,动用警力之多,引得广大网友关注猜想,那段时间,这个案子经常上微博热搜。

大多网友都纷纷说,目的是为房子,许某某是个禽兽,人渣。其实这种说法对,也不对。为啥啊,听我直言吧。

正文

我认为这件事,房子是导火线,不是主因,原生家庭才是根源。一个为什么会做出杀妻这么非比寻常的事,要分析,必须从他的原生家庭开始分析。

许某某的童年

许某某的成长经历

他的童年生活过得比较艰苦四岁时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妈妈的离去让他缺少妈妈的保护和爱;他的父亲种地维持家里的生活,许某某从小便开始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姥姥,干各种家务。

一个正常的孩子应该是在外面无忧无虑的玩耍,愉快的度过童年。他不是,艰难的生活让他承担起大人的角色,照顾弟弟和姥姥,成为他们的父母。

《中毒的爱》里面有一段话很对:当父母将家长的责任强加到孩子身上,家庭各成员的角色关系变得扭曲,倒置。一个孩子,如果她被迫成为自身的父母,甚至是自己的父母的父母,那么他就失去了赶超学习和仰慕的对象。那么孩子便会在令人迷惘而充满敌意的海洋上随波而流,即使成年后也是如此。(除非做心理治疗,有专业人员的帮忙。)

这段童年对他的心理有很大的伤害,导致他导致他孤僻,内向,老实朋友少。这样的人遇到委屈事都爱憋在心里不愿宣泄出去,很容易压抑太久,失控爆发,做出极端事件。

他遇到委屈事都爱憋在心里不愿宣泄出去这样的习惯形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家人说了很多能干,很好,勤奋的话,控制他做了很多家务,照顾家庭。这样的人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做一些自己吃亏,不是发自自己意愿的事。所以他几乎不会当面说别人啥啥啥不好,因为这是他在童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一个东西。如果别人反对他,他就连维持基本平静的情绪都做不到。

为啥外向的人人际关系好。因为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比如说:这件事这样子做就不对,我不喜欢这样,下次别这样了之类。那同伴下次自然不会这样做。一个人要想和别人保持亲密关系,就是要声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什么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什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愿意做的。

许某某他不是外向的人,刚刚相反。所以他的朋友少,孤僻,在工作环境和家里环境受到来自别人(包括家人)委屈和不公对待(时间长达几十年),他统统内化,不说,就把自己逼成一个火药桶,就随时爆发的那种。内化的坏处是对内自己生气,对身体不好;对外,就是把怒火迁移到身边的人,对他们造成伤害。

为啥人家感觉他老实,其实这个不是装的,是真的老实,他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所以他行为有礼貌,礼让,给人感觉这人老实可以。其实很多行为不是他的本意,束缚于童年。就是那些在童年形成的观念:你要很乖,听长辈话。

来女士也有责任

一个碗是碰不响的,两个人吵架,是两个人的问题。而不能只说其中一个人的错。

我相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我不是有意冒犯死者)

其实不难理解,来女士“培养”了一个要杀自己的丈夫,而自己毫不察觉。来女士和许是生活了几十年的,在这里使用“培养”不为过,如果他俩不认识,使用“培养”才是错误的。

来女士性格直爽,还在许家人面前说不要看许某某现在这副模样,年轻时可帅气。嫌弃呗。

新闻说许在家是经常做饭,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的,“好好先生”的样子。那就是在许事业失利,炒股失败相比下,来女士算有积蓄的,她利用这个优势掌控家里的大权,许多事情默认自己说了算,把一些家庭责任过多推给丈夫,忽略丈夫的感受,刚好丈夫又是那种不会说出自己的不满和立场的人,时间一久,愤怒积累。

很可能在很多事情上,作为妻子的她没有发现对方的不悦和理解对方的难处。

见过那种压力锅吗?我村里人煮绿豆,用那种压力锅,绿豆的皮不是容易塞住那个孔。这事就大了,压力不能从孔释放,越积越大,最后彭的一声,飞天花板去了。。。

有没有听说这么一个现象,丈夫出去挣钱,然后妻子就擡不起头,说话都低声下气。如果是两个人都挣钱,就不会有低声下气。因为两个人的收入不平等。对于那两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一对夫妻之间出现这种现象,关系就扭曲,亲密在流失。出现这种情况最好是双方多些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什么是自己可以为,自己不为,这样对双方都是好处。

房子是导火线

房子的事情就是,他们有两套房子,一套大房子空着,一套小房子夫妻共同住着。丈夫打算把大房子给他儿子(和前妻生的),妻子不同意,她打算给女儿(和前夫生的)。为这事就吵架。

结果大家都知道丈夫就下了杀意。网上有声音说因财杀人,我不认为,房子只是导火线,不是主因,前面说的那些事情才是主因,房子只不过让这件事提前或者说实现了。会不会是在房子出现之前,他就对妻子很不爽,想打她一顿或者早有杀意。

早一段时间,看《情感勒索》那本书,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个loser,挣钱不多,妻子挣钱很多,他们之前夫妻出现感情问题,丈夫不满妻子时,就离家一段时间,联系方式也不留,妻子一个人在家找不到丈夫感到很恐惧。这是一种惩罚吧。像这种情况虽说不好,但是也不算很恐怖,杀妻这么恐怖的还是头一回听,算是一种恶劣分支吧。

最大的受害者

其实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来女士,而是他们共同的小女儿。

试想一下,在过完自己生日的那天,生父把生母弄死。这么残酷的现实,就是成年人都很难承受。小孩子她会这样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都是我的问题,我的责任,是我不好,爸爸才做出这样的事情,妈妈才会死的。如果生日那天我表现好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那段时间我考试好点,家里就不会弄成这样。都是我不好。

好多人都以为我在扯是吧,那我问你,回想小时候你父母吵架,你会不会认为他们吵是你表现不好,是你为家庭做的不够。如果家庭不好,孩子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责任推给自己,他的心理就会扭曲。

然后就是他们的小女儿会惩罚自己,不让自己好过,比如不学习,逃课,黄赌毒(不一定是全部)之类等等。除非有专业的人员给她做心理治疗,还是那种长期的心理治疗。只要她摆脱了“发生这种事是我的责任”这个观念,停止自暴自弃的行为,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她才有可能好起来。可以做的到,但是需要长期(几年)的时间,因为观念这种东西不是想改就改,除了理智上,还要在情感上,而情感上那一块是很难的。否则这孩子就会废掉。

不幸的是,现在人们的心理意识很薄弱,她家人会给她找人做心理治疗吗?我认为机会不大。现在的人们的心理意识和十年前人们的健身意识一样薄弱,心理方面的名词只会说强迫症和忧郁症。记得我做孩子的时候,身边的长辈看到孩子学坏了,只会说:“在外面和别人混在一起学坏了”,从来都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孩子有问题,往往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何为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可以大多半是你身边人(父母,孩子,亲人,朋友,老板等等),要求你做一件你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你拒绝。接着他们就生气或者引诱或者自我伤害或者哭之类的,说那是你的责任,让你认为你应该做一件本可以不做的事情,最后你就屈服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伤害到自我完整性,因为你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情感勒索者接着又在其他事情上故技重施,一次一次的进行勒索。到最后双方的关系就会变质。因为亲密性在不断流失。

试想一下,经常做不是出自自己意愿的事情,还是身边的人要求的,会开心吗?

情感勒索具有6个特性:1、要求;2、抵抗;3、施压;4、威胁;5、屈服;6重启(就是重复前五)。

这个图只是完成部分。

来女士和许先生之间出现了情感勒索,而且是很严重的那种,而他们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不了解这一块的严重性,任其自然,没有重视,最后就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其实如果他俩的心理学认知多些,许先生在出现了杀妻的念头时,他就应该远离来女士,找心理治疗中心寻求帮助,做心理治疗,实在不行,离婚,不要取人性命;来女士在平时的生活中尊重丈夫的意愿,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钱的事,是原则的问题。发现对方的不悦和理解对方的难处。发现丈夫不爱说话的这个问题,她应该多些关注丈夫的意愿,引导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尊重他的意愿和想法。而不是别人不说,这个事情人家就没有不满等。

他们是真的不会相处。

若说起源,不是房子,如题,是情感勒索。是他俩不懂夫妻相处之道,出现了严重的情感勒索现象,而且无知和任其发展。

如何避免这种不幸

这样的案件是社会和贫困家庭的共同产物。以后会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会。

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作为父母,不要把太多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父母的父母。比如照顾家庭,做过多的家务。做太多家务真的不好,我村里面有个人,家里几兄弟,小时候父母老是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他成家了,打老婆耳光,天天吵。后来孩子打他一顿。再后来,孩子和他吵一顿,晚上喝酒开车出去摔死。真人真事。这个人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不公,他把火发在配偶孩子身上,和孩子关系不好,间接害死他孩子。

小孩可以学会做家务,家长不在给自己搞一顿是可以的。不要搞成规模(就是天天煮那种)。

不怕大家笑话吧,我爸也是这样的人,原生家庭付出多,受到不公,小时候发起火来,或者说和我妈吵,那脾气臭。

二、扶贫呗,国家对这样苦难的家庭要给予经济补助及其他帮助(比如教育)。帮助这些苦难孩子健康成长。金钱不是罪恶之源,贫困才是。白银高承勇,有兴趣百度一下。

三、心理学知识普及,人们在这方面意识提高,学习一些策略,应对身边的情感勒索。学会说不,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维护自己完整性,不要压抑自己。国家政策要有利心理治疗中心开多几家。

四、结婚的时候,和另一半到治疗中心,找专业人员做心理上的体验。他们会给出两个人走在一起可能发生的好和不好的情况,事情之类的报告等。

五、培养一种释放压力的习惯:跑步,瑜伽,爬山,画画,写作,旅游,美食等等。不管是什么,重要的是自己喜欢,一辈子说长不长,讨好自己,做好自己。

最后

夫妻本来就是两个不认识的人,在冷酷的现实中,有缘走到一块过日子,相亲相爱,相互取暖,相互帮忙。

希望大家和另一半开心过日子,到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彼此还能看到对方的优点,爱对方,亦爱自己。不要恶言相向,冷漠不语,分道扬镳,甚至是拔刀...

最重要的是对方见到你,不是恶心,不是恐惧,而是开心的笑,很开心的笑,很很开心的笑,就像下图的小姑娘。修炼吧。

关注我,和豆腐做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