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思想”的最高境界

前言:天地無極,道法自然;乾坤運轉,易行其中。天下萬物皆於道中,掌握“易”的道理,便能逆轉乾坤。

老子《道德經》中提到:“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說,美醜、善惡與道看來沒有“性質”分別(美醜、善惡是道的一種表象,沒有性質之分),它們相對存在、相互映襯(沒有醜就沒有美,沒有惡就不知善)。

如今社會,人心險惡,臉面卻打扮的愈加美豔;人性腐敗,文明卻宣揚的空前盛大。“表裏不一”是對這個時代最恰當的表達,人人傳揚文明,個個違背道德。

如果“美”(品德美)是人類社會的最大追求,“善”(心性善)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準則。那麼,當今社會人類已經淪落到“醜惡”的淵底。

這樣的社會里,“談美”必被“美”所傷(提倡美德會被人看做傻子),“揚善”必受“善”所害(傳揚善良必會遭受惡徒的迫害)。

即便你是天神下凡,傳揚“美善”是人生使命,也難免成爲社會“公敵”,幾經艱辛終究一事無成,若能保住性命,也是“天公”賜福!

易,本意是改變的意思。只有改變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道,既然沒有“美醜”、“善惡”之分。聖人又何必在意“美醜”、“善惡”之名?

“聖人”、“小人”本質是靈魂(精神氣質)的區別,而世俗人卻習慣用“臉面”(外在的形象)區分。

“善人”、“惡人”本質是心性(心態品性)差異,而世俗人卻常用“表象”(表面的行爲)體會。

如果外在“醜陋”的形象(表面醜陋)能讓聖人隱藏身份(不招殺身之禍),聖人何拒“小人”之名呢(做世俗人眼中的小人未嘗不是好事)?

如果表面“邪惡”的行爲(粗魯、暴躁、野蠻、奸詐的表象)能讓聖人安身立命(更好的生存下去),聖人何懼“惡人”之名呢(做世俗人眼中的惡人或許更有意義)?

只要堅守“正念”、“善心”,聖人不必在意如何作爲,更不必在意“名譽”之榮!

易學高深,扭轉乾坤。

若聖人做“小人”(聖人不會有真小人一樣的品性),世俗人便覺得自己高尚了很多,他們指責聖人的“低俗”、“鄙劣”,用道德文明批評聖人的過錯。社會人爲了證明聖人是“小人”,就要做得高尚一些(如果自己不夠高尚,就沒有批評聖人的資格,所以他們會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恰恰實現了聖人在世間傳揚美德的初衷。

若聖人做“惡人”(聖人不會做出真惡人一樣的行爲),世俗人就能安分許多(聖人讓世人心生恐懼,世人才減少對聖人的迫害),聖人用“詭詐”、“智謀”恐嚇世人,世人就不敢輕易謀害聖人。這樣恰恰避免了上天爲拯救聖人降下更大的災難(聖人往往承載天命,不會輕易死去,若世人加害世人,必遭受上天的懲罰)。

道學有云,物極必反。

當今社會已進入末法時代,隱晦黑暗沒有光明,罪惡心性普遍成風,任何微弱“星光”都不能照亮世界,生在這個時代,即使想做“聖人”(公正、光明),也要審時度勢,不沾染“醜惡”不可能“存活”。

順應大道格局(事態格局以及物極必反的規律),必要時將“黑暗”推到極點。或許這樣,長久的光明纔會來臨!

結語:當你拼盡全力,依然一事無成,這時你就要考慮改變!同一個目標,換一個方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