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聊藝術大師(三)——天才養成記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晴

達芬奇成就非凡,毋庸置疑他擁有極高的天賦,我們普通人仰慕天才,覺得他們似乎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其實天分高只是成就一個人的必要條件,離不開背後艱苦的付出,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天才更是如此。

達芬奇跟着老師爲洛奇奧在佛羅倫薩的工作室學習了三年,達芬奇勤奮好學,老師看在眼裏。他想檢驗一下愛徒是否能出師,讓他在自己的畫作《耶穌受洗》圖的左下角畫兩個小天使。

按照常人的思維,爲了圓滿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學生一定想畫得跟老師一模一樣。以往的畫像都是正面的,達芬奇突發奇想,他畫的小天使是四分之三背對着,身體微微向側面旋轉,頭向上仰望,目光與耶穌交匯,人物有了呼應,畫面美麗又動感。

畫面上的小天使一頭金色捲髮,像瀑布一樣披散下來,那麼柔和。流動的光影照在髮絲上,由於角度不同,顏色賦予深淺變化,反射出迷人的光澤。小天使眼睛美極了,充滿聖潔和稚氣。

達芬奇只畫了一張圖的八分之一,與之相比,老師畫的耶穌線條僵硬呆板。當爲洛奇奧看到學生的畫作時,深深歎服說,以後再不畫畫了。

要知道爲洛奇奧是當時最負盛名的畫家,在自己初出茅廬的學生面前輸得心服口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的胸懷給了達芬奇最大的支持和信心。好老師願意讓學生超越自己,遇到好老師是成就天才的重要因素。

達芬奇的小天使不是神來之筆,來自於日復一日、精益求精的學習。光是最難把握的,達芬奇發現光在不同時間,照到不同位置上,呈現的感覺都不同,光無時無刻處於變化之中。

爲了畫出陽光照在衣服上,明暗對比和褶皺裏顏色深淺的不同,他會連續幾小時對着模特仔細揣摩和繪畫。時間太長,模特都受不了了,他就用石膏液體浸泡衣服,當衣服定型時,他再臨摹。

達芬奇是有名的“拖延症”患者,不是他磨洋工,而是他要把每個細節都琢磨透徹、盡善盡美以後再動筆,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使他超越凡人,達到藝術巔峯。


是不是隻有天資卓越的人才能成爲天才?天才還需要哪些優秀的品質呢?

最近27歲的張霽的勵志故事走紅網絡,他是高考復讀生,只考上了三本院校,他不符合“天才”的認知。然而他最終成爲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入選華爲“天才少年”計劃,拿到頂級年薪201萬。

跟他同齡人很多都上了211和958名校,他能實現彎道超越的原因,正是不怕挫折、越挫越勇和找準目標、執着向前、永不服輸的勁頭。他不斷打破自己的上限,實現了自我超越,所以天才完全可以靠後天努力而來。

齊白石老先生就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他三十歲纔開始學畫,有人說他五十歲的畫還很一般,六七十歲突飛猛進,而八十歲才達到爐火純青。

“天才”還可以理解爲“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確定清晰的奮鬥路線圖,加上持續的付出和努力,就會打開大有作爲的新天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