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崋寺梳經】金剛經:佛陀在古代已經知道怎麼處置謗佛人

【蛤崋寺梳經】金剛經:佛陀在古代已經知道怎麼處置謗佛人

        主講人/譯師:(釋)哉鯉居士/陳沁

        參照教材:《佛教十三經集》〔中華書局〕


一、《金剛經》選五節原文



二、《金剛經》選五節原文白話譯+擴補

(一)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以圓滿完整的色身見佛嗎?”

“不可以,世尊,不應該面對圓滿完整的色身就說見到了如來。什麼緣故呢?如來說色身圓滿完整,是非圓滿完整色身,借名喚它圓滿完整的色身罷了。”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憑圓滿的諸成就及三十二相見如來嗎?”

“不可以,世尊。不應該自恃圓滿的諸成就,能看到如來的各相就說見到了如來。 如來說三十二相都具齊而實際上是虛幻的,借名喚它‘諸相具足’ 。”


(二)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你不要說如來做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解釋,不做這樣的念頭。什麼緣故呢?如果人拿如來種種說法作爲話柄謗佛,不能明白我說的義理。 須菩提,說法的人並沒有說什麼法,僅僅借名謂它‘法’ 。”

    此時,能擔如來慧命的須菩提向佛陀問:“世尊,有頗多的衆生在未來世聽這般的佛法,能生信心嗎?”

佛陀說:“須菩提,他們不是衆生,也非不是衆生。什麼緣故呢?須菩提,衆生即衆多因緣和合而生之意,如來說他們不是衆生,僅僅借名喚‘衆生’(不是你瞭解的衆生靈)。”


(三)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對佛陀說:“世尊,佛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際上沒有什麼可證得嗎?”

      佛陀答:“是這樣是這樣。須菩提,我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境界,乃至沒有少量法可得,僅僅借名喚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再說一次,須菩提,修得這樣的法是平等而不強行評判高下的,它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相、無他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何相去修行一切仁善正法,那麼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說的善法本身,如來說它不是善法,借名喚作‘善法’ 。”


(五)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能聚齊像所有的須彌山那樣高廣難量的七寶,有人用它來佈施。又有人以這部般若波羅蜜經,或者只以其中四句偈語奉行持守、大聲讀誦,爲他人說明。前面所述福德果報不及後者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和譬喻都不能及的幾分之一。”


三、相關詞注

具足色身:即十分完美的身體。色身,佛教稱四大(地、水、火、風)五塵(色、聲、香、味、觸)等色法而成之身,即人有形的肉體

慧命:法以智慧爲壽命,智慧如果損傷,法身也就滅亡。即覺悟空諦的智慧是一切的根本

須彌山王:“王”指須彌山乃衆山之最


四、讀經引導

  《金剛經》選的這五節分別論說了離色與相認其虛幻、謗佛人本身亦着法相、法原爲空境自悟無參本、法不鄙他法低劣、不貪多佈施的經義。

 

    佈施上的形式主義是不必要的,佛陀教育我們內心清淨虔誠地佈施,樂意升起正信奉行正法。法在體上是空的,佛在菩提樹下證覺,周圍沒有指導的經書,一樣可以無住心摒棄愚癡地尋求真正的學問,而真正的學問是使人智慧而沒有實相上的體現的。 謗佛人自喜一面詞卻不懂如來因勢利導的旨趣,他墮入了他自己說的那方面法的法相,狹隘無知;真正參悟佛法義理的人不會驕傲說“我對佛法非常了悟究竟”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