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者(全文)

我擁有的第一輛自行車是飛鴿牌二八自行車,有橫樑的那種,是父母結婚時買的。傳給我的時候九成新,父親對物件極其愛惜。對於那時的三大件之一來說就更加地愛惜。

我要去鎮上的住宿學校上學了,所以會騎自行車是每個孩子必備的技能。那時個子小,根本跨不到自行車座上,更不要說騎着走了。但是我們有絕招,先學會掌控自行車。站在腳踏上溜着走不會摔倒爲首要。再開始第二步,即左腳踩着腳踏,右腳從橫樑下面掏過去,每次只踩半圈兒。有的男孩子勇猛,可以踩整圈兒。最後一步,便是征服整輛自行車的時刻了。

我們把車座調到最低,在大人的幫助下,試着整個人跨上去。等你騎行穩當了,扶着自行車的手會撒開,你就自己騎着往前走了。往往是騎了沒多遠,發覺大人已放手,心裏一慌,哐鐺摔倒在地。爬起來扶起車,矯正歪掉的車頭,再接着騎。直到不再摔倒爲止。

第一次騎車去學校,遇上了下雨。道路泥濘不堪,車技又不嫺熟。而且那時的我坐在車座上只能勉強踩到腳踏,所以一路上幾乎是直立騎行。到學校之後,不僅自己像泥猴,而且渾身痠痛,比被人爆揍一頓還難受。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的長高了。騎行技術也日趨成熟,騎車對我來說不再是難事。唯一遺憾的是,拐彎技術相當糟糕,到什麼程度呢?

一次週六和同學們一起回家,所有的人都順利拐彎騎行到了大橋上,唯獨我,拐彎晚了幾秒,身子一歪,人和車同時掉到了橋下。我先落地,車子隨後掉在離我不遠處。幸虧沒砸到我,也辛虧掉到了沙土上而不是碎石頭上。

村子前面有條河,名爲瑟爾基河。河上有一座石橋,寬約五六米,長約一百米。距地面最高處有五六米,最窄處不到一米。我是在一米開外處掉落的。如果再往前幾步就是河水,再往後幾步就是幾塊散在的大石頭。

走遠的同學們紛紛停下車回頭看我。我狼狽地爬起來,扶起自行車,推着回到橋上,回到隊伍中。他們見我沒受傷,放心的各自回家了。

這件事我一直當作笑料記憶尤深。小的時候就不會拐彎,不僅肢體動作不會,就是大腦這個指揮官也沒有拐彎的概念。小的時候是掉沙土,長大了卻是掉坑裏。這是後話暫不表。

有一年冬天週六回家,那時的瑟爾基河上游,也就是流經鎮上的河段還沒有修起大橋。我們每次都是淌水過河。旱期穿到腿腕的雨靴即可通過,汛期則無法安全通過,河水能到大人們的大腿根處。所以一到汛期,我們週末就回不了家,只能藉助在二舅家。冬天河水結冰,得凍結實了才能行走,掉到冰窟窿裏可不好玩。

爲了防止馬車通過打滑,冰面上會撒上沙土。我使勁踩着自行車,以求追趕前面的同學。也許是騎的太快,也許是冰面太滑。我的自行車出現了偏移,眼看就要栽倒在沙土裏了。我急中生智,從車把前面跳了出去。隨後自行車來了個大漂移,而我則穩穩地坐在沙土上。

多年以來都好奇當時是怎麼做到的?不到一米五的我,騎着一輛二八大自行車,還能那麼麻溜兒的撒車而去。

寒來暑往,在家與學校的路上騎行了六年的週末。直到去更遠的地方上學,遠到自行車無法到達。

於是告別了那輛飛鴿去往遠方。從此後再也沒有騎過它。後來被父親低價賣掉了。

有一次逞能,載着表姐在車輛來往的大街上摔了個大跟頭。所幸倆人均無大礙,只是擦破了一點皮。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在大馬路上騎車,徹底地告別了自行車。

直到同事介紹加入共享單車後,我的生活中才又出現了自行車。那已經距最後一次騎行摔倒過去很久很久了。

我開始嘗試着騎車上下班。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我喜歡騎車,剛好避開上班高峯期。不用因堵車而擔心遲到。下班待暑熱稍退,在路邊掃一輛摩拜,那時還沒讓美團收購。繞道上地去往清河我的住處。或者在休息日,晚上從清河出發,到西三旗,從原來的新都環島,順着京藏高速輔路返回清河。騎一圈大概五十分鐘的樣子。

有一次休息,晚上從清河騎行到奧森公園。回來的時候遇上糟糕天氣。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場大雨在醞釀中。我害怕被即將到來的大雨洗禮,腳下生風,踩的飛快。四十五分鐘便飛奔到清河的住處了,比平時快了二十分鐘。這時大雨點子也毫不客氣的劈頭蓋臉砸下來了。

那是我騎行最酣暢淋漓的一次,充斥着一種勝利者的味道。因爲我跑贏了暴風雨。

後到南方謀生,因各種原因遠離共享單車。但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着在北京街頭飛奔的感覺。

近來因杭州千島湖之行無車可騎,被迫放棄環湖而購置自行車。這是我人生中出現的第二輛自行車。

南方正值梅雨季,時而纏綿時而瀟灑。週末趁着雨休憩的間歇,與先生下樓試騎。

那是一輛嶄新的永久牌山地自行車,我從來沒有騎過此類車子。剛開始騎還不慎把車子摔了,還像小時候一樣,我麻利地躲開了。這種車子比普通的車子要複雜一些,涉及到在不同的路面變速的問題。而我顯然還沒掌握,先騎起來再說。

我飛奔在路上。向前向前!加速加速!耳邊呼呼的風聲經過,彷彿在說:嘿!歡迎你來到我的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