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隨想

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 晴

我們的病房對着走廊樓梯間的玻璃門,玻璃門外就是通往“自由”的電梯。疫情的過渡階段,“一級戰備”狀態下的玻璃門嚴絲合縫,大門內外,兩個世界。偶爾聽到“咔咔”鑰匙轉動的聲音,那是醫護人員交接班,或者是那個可愛的胖師傅一陣風般地送飯來過又離開。

有時會不自覺地向外張望,卻並不奢望走出去,安安靜靜地待在這裏絲毫沒有焦慮。這種泰然處之的心境與“坐功”大概就是從春節後100多天的居家隔離習得而來的吧!

不尋常的2020,給予我們太多人生初相識的經歷與感受。疫情突發時的極度焦慮,馳援武漢的觀望振奮,困境逐漸緩解的釋然,秩序基本恢復的回放……尤其不可複製的是,所有的經歷都是億萬民衆共同見證。

作爲70後,這種全民共同經歷的事件基本沒有。12年前2008的全民記憶很集中,但是很短暫。而這回,不但時間長,而且範圍擴大到全世界。2020必將成爲世界歷史進程的拐點,這個時代中的每個人也不可避免地跟着轉變。

雖然國門外疫情依舊嚴峻險惡,但是國門嚴守的當下你我的心境在驚心動魄、起起伏伏後,恐懼無助已離我們很遠,新增的數字也已不再敏感。巨大的信任與歸屬感讓我們對國家徹底戰勝疫情充滿信心。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做中國人,大概是2020年心底裏最響亮的聲音了。

越是感恩當下,越想有所擔當。隨着開學腳步的臨近,對校園的渴望,對學生的惦記也越發清晰起來。回想半年前的春季開學,“停課不停學”的號令,讓線上學習粉墨登場。每一部手機都神奇地成爲一間教室,一個課堂。從視頻答疑,到錄像講題,再到會議直播,授課形式一直在變化,妥妥的十八線主播照樣可以隔着屏幕見證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同樣,這是特別考驗學生和家長的半年,沒有了老師的監督耳提面命,自主和自律成爲學習進步的保障。有些孩子在家長合理有效的引導下,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摸索出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海量網上資源裏“自由衝浪”,成爲學習的強者;反之,那些離開監督自我放逐的孩子,定會成爲手遊的俘虜,成績一落千丈,精神狀態也會萎靡不振,開學以後需要心理重建。

如何縮短漫長假期帶來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如何在知識上查缺補漏,如何讓線上和線下無縫銜接,如何在線下的授課中繼續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如何利用好這個特殊假期帶給學生們對生命對未來的深度思考,這都是我在迎接新學期的日子裏要直面的問題,也必將是提升今後教學能力的契機。

當有人抱怨時代的微塵讓自己無法生存的時候,另一部分人已經接受並開始尋找解決的方法。不變是暫時的,變化纔是永恆。5G時代的我們更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

今天的孩子已不是昨天的樣子,疫情後的我也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充分的休息和調養後,要更好地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放鬆但不懈怠,負責但不苛責,嚴格要求並溫柔以待,相信學生、更相信我自己。

走出那扇玻璃門,收穫了健康和一身輕鬆後,去微笑着迎接……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