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的需求提出人——初次交鋒

2020年6月份的某一天,我正聽着音樂安靜的敲着字,忽然電話座機響了,我的心裏有點不爽。寫需求說明文檔的時候最煩被打斷,好不容易投入進去,又要被打亂了!

我正想着是哪個傻波伊來問問題,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陌生男人的聲音:“您好請問是IT產品部的XXX嗎?”

我簡單的回答:是的,您是?

對面的男人自我介紹道:我是運營中心的,我叫陳浩,是這樣的,我們領導想在CRM系統上做個新的功能,也是我們部門今年的重點項目。聽說您是咱公司CRM系統的負責人,希望跟您先溝通一下!

我問道:大概是關於什麼方面的?有立項沒?咱公司所有的項目都得立項走流程纔行!

陳浩答道:還沒立項,現在派我來做前期的初步溝通,這個項目名字叫業務導航,主要是讓員工能查詢咱公司客戶業務開通情況的,我發兩個文檔給你,我們對着文檔說!您先加一下我微信……

不一會我收到了兩個文檔,一個是簡單的業務需求描述(大概800字),一個是公司所有客戶要開通的業務和對應的開通條件Excel(大概16項業務,Excel裏詳細的梳理了業務開通的准入門檻、前置條件、開通途徑等)

拿到這兩個文檔,我第一反應是這是啥玩意啊?文檔沒有排版,Excel密密麻麻全是字!這到底是要做個什麼呢?16項業務開通門檻和前置條件各不相同。

 就在這時陳浩開始介紹:我們想做一個功能,希望能查詢到客戶某項業務是否開通,以及沒有開通是被卡在哪一步了!這個好不好實現啊?

我心裏一陣無語:只要需求明確梳理清楚了,都能做!

陳浩問道:那做這個大概要多久呢?

我更加無語:這個是這樣的,做項目要先立項,立項要明確做什麼事情,然後要出業務方案和技術方案,評估工作量和計劃工作的里程碑!我們現在還是先把項目立下來吧!先明確出需求!

陳浩:我需求很明確啊!

我反問道:這個功能給誰用?有哪些角色?你Excel裏有16項業務,每一項又各不相同,是做16個單獨的功能,還是做一個通用模板把16項都涵蓋進來呢?

陳浩:功能是給營銷人員用的,我希望是做一個通用的模板,這樣好使用!

我:你大概做啥,我初步有個印象了,你們是想把公司所有業務開通和未開通的都涵蓋進來,沒有開通的要看一下客戶是卡在哪一步了,讓營銷人員能查到,然後跟進是吧?

陳浩:對的!

我:那後面有點類似於斷點追蹤,好比一個業務開通分3步,客戶卡在第二步上了,你們希望員工能查到客戶這個狀態,然後積極去跟蹤,幫客戶把業務開起來,是吧?

陳浩:是的,是的,就是這個意思,那接下來我們先做啥?

我:先立項,基本流程都知道吧?我這邊有現成的,要不要參考一下?

陳浩:我立過項,技術部分麻煩你們來出!

我:好的!那就先這樣哈!


其實分析需求最怕的就是這種含糊不清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做啥,而產品經理就好比一個記者一樣,一點點的去詢問,然後慢慢把需求梳理清楚。

在我看來,需求梳理大概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溝通,先讓需求方來提,讓他們做個什麼事情先說明白,然後產品經理根據自己經驗,來進行提問,先把做個什麼事情梳理清楚,形成一個產品需求框架。

第二步就是跟業務覈對需求框架,看產品經理設想的框架,是不是跟業務訴求是吻合的,有沒有偏離。經過這次討論後,框架就可以定下來,然後就是細節的優化和確認了。這一步結束後,產品經理就可以形成產品需求說明文檔的初稿了,也可以嘗試畫原型圖了!

第三步就是跟業務從頭到尾把需求說明文檔覈對一遍,最好是圖文並茂的需求說明,這樣覈對起來也比較快,不容易產生歧義。這一步結束後,所有的框架和細節都予以確認了。如果涉及到一些數據口徑或者實現方法問題,可以跟開發技術經理去商討,需求實現的可行性,如果有些數據口徑有問題,或者取不到,或者難以實現,那就要繼續跟業務商討解決方案!

我跟陳浩的這次通話,其實還沒有走完第一步,畢竟他還沒有立項!爲什麼要先立項呢?

做一件事情,不是簡簡單單想做就能做的,立項就是幫你來梳理做這件事情的必要性的,立項涉及到業務背景說明、業務痛點、技術方案、參與人員、費用評估、開發里程碑等,最核心的就是這個項目解決啥問題,投入多少、產出多少!

立項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些人頭腦一熱就提需求,或者領導一句話就做功能,立項能讓我們把整個事情投入的金錢、時間和人員,以及最後的結果都呈現出來。立項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提的需求不斷檢驗的過程,業務背景和業務痛點部分反饋了現今面臨的問題,有痛點、有問題纔會有需求,技術方案部分就是對需求能否實現的迴應。後面的參與人員、費用評估和開發里程碑就是對應着人員、費用和時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