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按《剛剛》

剛剛,我合上了剛剛。

讀客總經理劉按所寫的這本書《剛剛》,先談談讀完後的感受。首先,文字的感受很美,很生動,讀起來一幅幅畫面展現在眼前。其次本書用“剛剛”造句,很有話題性,屬於營銷策略的一種。最後,因爲其身份,諸多作家捧場。然而這本書可預見性的會在豆瓣遭遇滑鐵盧。

作者:劉按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讀客文化
出版年:2020
頁數:248
定價:49.9
裝幀:精裝
ISBN:9787559447159

爲什麼會遭遇滑鐵盧?

186則短篇,每則短篇中的“剛剛”,前後之間是沒有關聯的。讓人讀起來有種“一會這裏剛剛”,“一會那裏剛剛”,剛剛在哪裏?

當然,有人把這些解讀爲“閃現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更或者可以用類似迷幻狀態下的寫作方式來詮釋。然而,不斷連續的切換,主體性恰恰是依然存在的。它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者,更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下文,以某種意識流形態的表述,雖無標點符號,但也有“主體”的功效。

一個堅實的意念穿越過空間的黑暗近處而它就像所有意念彙集那個時間點2018年9月8日包蘊着一個無人吐露過的真理我躺在牀上經歷了二個世上萬物皆是我的夜晚其間萬物皆從我的靈魂深處劃過所有的光芒射入就像所有的意念擠爆那不和諧的肉體 我如何再開口只相信自身的完整發現現實空間的擁擠而祈禱留有一席之地永不從這裏被排擠 我嫉妒我熟睡的另一個我能安然在人爲的無意識中安眠 而你只會羨慕我整夜無眠的思考不知我將自己託付給死亡祈求在噩夢中甦醒看一眼我已知曉那無非是痛苦的現實 我今年將自己託付給另一個我

主體性的缺失,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則文字練習,以“剛剛”造句。爲了拼湊出186則短篇,絞盡腦汁,不斷的看素材,導致了短篇之間沒有關聯,短篇內部也沒有關聯。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式的練習,彙總起來有了實驗文學的味道。

其次,如果碎片是一種文學,那麼我想讀者是不會認同的,至少在美學角度是無法認同的。這本書每一句話仔細讀,感覺它們可以獨立的存在。但在讀一下句,反反覆覆的讀,就發現他們無法有機組成在一起。

某類孤獨的讀者讀本書,就會覺得“有那麼一絲絲感覺,但又不過癮”。

如果拋開本書的呈現,每一“剛剛”可以說是剎那訊息萬變的念頭,更可以是某一張巨大網下的剎那顯現。無論是哪一個角度,作者都沒有表現出來。所以碎片是本書的本體。

換而言之,一本基於碎片,實驗性的書。每個人都可以書寫。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剛剛”,那爲什麼我們要看劉按的《剛剛》呢?

因爲看它可以看到自己。

這個由“剛剛”,發展出來的文學作品,我會給四星,因爲它不是給一般讀者看的,一般讀者擁有自我且強大的自尊心,他們怎麼會去讀一個實驗文學?他們怎麼會讓自己不愉快?他們怎麼能強迫自己進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他們不會。

稍微有些層次的讀書人,他們已經開始多多少少嘗試這樣的文學寫作,用不同動詞“慢慢”,“恰恰”,“談談”,“聽聽”,“僅僅”,“每每”等等來造句,並且嘗試組合成某種小說形式。所以他們看到這本書《剛剛》,也不太會覺得眼前一亮,有可能帶着審視和批判的味道。

只有一類人,他們對不瞭解的事物感到莫名的興奮,他們可以穿越表現看到背後有意思的部分,而《剛剛》就可以帶給他們這樣的莫名其妙的興奮。

在如今的文學作品舞臺上,幾乎所有的事物元素都被人思考和定義過了,讀一部作品很少讓我們發自內心的興奮,我們在讀一部文學作品時,已經產生了既定的定義和畫面。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沒有語言的文學作品。

早在1974年瑞典藝術家Dieter Roth自行出版了《Murmel Murmel》藝術,這本178頁書籍彙總,從頭到尾就一句臺詞“Murmel Murmel”,隨後Fritsch看到了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作爲導演的Fritsch把它排演成了一部舞臺劇作品。

在我看來《剛剛》就有這個功效。

雖然它是碎片的實驗性書籍,但正因爲如此,在碎片之間,我看到了一個詞的誕生,“剛剛”。

全本書,如果翻譯成“剛剛,剛剛,剛剛,剛剛”,那簡直不要太有意思。整本書,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出遊戲。用“剛剛”以不同的音樂節奏和聲調唱歌、咆哮、嘔吐、更嚴、陳述、舞蹈、爬行、低喃、微笑、驚悚,等等。這個詞不斷的改變意義,不斷在被改變。

最終,我們所讀到的劉按版《剛剛》,“剛剛塑料袋突然破了,蘋果全部掉到地上”(P28),其實呈現出來的是無語言的“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在經過讀者的想象,呈現出“剛剛”的極限畫面。實在會令人驚歎。

這也是我給四星的原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