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會施“魔法”?

文/哈尼嘟邦

朵寶每天早餐都會喝100ml的酸奶,爲了控制她喝的量以及增加她多喝了的愉悅感,我把酸奶分別裝在兩個小小的玻璃瓶裏面。

小傢伙平時都會很規矩的喝完一杯再要第二杯,喝完就自覺下餐桌,今天一時興起,把兩個瓶子裏的酸奶互相倒來倒去,玩了好一會兒,結果把酸奶打翻在地板上。

坐在客廳沙發上的我靜靜地看着這一切,等待着朵寶接下來的反應。小傢伙怔了大概3秒,然後哇哇大哭起來,顯然被嚇到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不慌不忙的走過去抱起了她然後說:“是酸奶從杯子裏跳到地板上了嗎?它也太調皮了吧。”

朵寶停止了哭聲,怔怔️地看着我,然後緩過神來說:“是,它真是太調皮了。但是我還想要喝兩杯酸奶”。

我被這個小饞貓樂到了,摸摸她的頭說:“今天的酸奶太調皮,我們就再喝一杯吧,明天她不調皮了再喝兩杯”。

朵寶顯然有點不太情願,然後我又接着說:“我們把地板上調皮的酸奶失個魔法,它明天就會變乖了”。

“什麼魔法?”小傢伙睜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

於是,我在地板上即興“創作”起來。一幅“小蝌蚪找媽媽”勉強入眼。

朵寶興奮的喊了起來:“哇,是小蝌蚪找媽媽耶,真的好可愛呀。”

然後又和我一起“創作”了彩虹,後來又把它變成了香蕉。

創作完畢後,朵寶開始了她一個人的創作,發散性的講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一邊指着地板上的“酸奶畫”,一邊手舞足蹈的比劃起來,簡直像個小小的脫口秀演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即使是你的一塊金錶被孩子拆壞了,又有什麼關係呢?你發現了一個對機械感興趣的小天才,難道不比金錶更珍貴嗎?況且責罵於事無補。

孩子由於年齡小的原因,對事物的認知很有限,對行爲的控制力更有限,他們很多時候的舉動,並非本意的想要破環,而是出於好奇,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

但是往往在探索的過程中,局面會變得糟糕,此時的他們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因此會感到驚恐、難過、不知所措。而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責罵他,而恰恰要利用好這個絕佳的互動時刻,來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

首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再來轉換角度分析問題。這樣,孩子的情緒得到了疏解,同時也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和理解,至於孩子的成長,從他知道犯錯後的那一刻,經驗已經瞭然於心了。

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纔會自信的成長,也會越來越信任和愛自己的父母。

前幾天知乎上有一個熱搜話題:年老後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活得越來越小心翼翼是他們人生最大的悲哀嗎?

有個答案言簡意賅,正合我意:不是悲哀,是因果循環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瓜得豆。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懂得往情感賬戶裏投資,存滿了足夠的愛、包容、理解、信任、自由,年老時,就會在孩子那裏“收益”頗豐;

相反,如果只知道索取,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和快感,透支消費,對孩子冷漠、打罵、壓迫、控制、從未真正理解和懂得孩子,那麼年老,就只能過“還款”的日子。

血緣是親密關係的種子,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它的存在,但至於它是否能開花結果,重要的是,是否有正確的愛的澆灌。

生養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懂得孩子需求的養育才能稱之爲父母真正無私的愛。而唯有這樣的愛,孩子纔會懂得感恩與回饋。

我愛你,不因爲你表現得如何乖巧,如何對我唯命是從,如何在外人面前讓我有面子,而是不管你如何展露自我的個性,我都始終尊重你,允許你試探、犯錯;

我愛你,不因爲你長得是否漂亮帥氣,成績是否優異拔尖,言行是否大方得體,而是不管在任何時候,在你最難過,最狼狽,最手足無措的時候,我都無條件的最在乎你,最能感同身受你。

因爲,不關乎所以,我愛的只是你

因爲,善待你,就是善待我自己。


作者原創聲明,告知轉載需要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