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測量人的學習動機下降速率

       昨天有個親戚讓我幫她手機銀行繳費,我很詫異爲什麼一個生活在現代省會城市的人卻不會掃碼繳費。於是我在微信上將每一個繳費步驟的截圖發給她,讓她按照截圖操作。沒想到她看了以後還是說不行,理由是沒有銀行卡,也不想辦卡,這讓我震驚不已。於是我放棄教學,幫她代繳了,然後她再把錢轉我支付寶。我原本以爲她和我一樣有銀行卡並會掃碼支付,但發現像她這樣的30歲以上不想自主學習而希望依靠他人的人並不是少數。雖然她生理年齡只比我年長5歲,但心理年齡可能比我長10歲甚至更多。

       我一直很詫異爲什麼人從出生到30歲會有這樣大的變化,也很難想象我從現在感到什麼都想學,而且學什麼都很容易到老了以後什麼都不想學,且什麼都學起來很喫力的心理落差,那種從有到無的漸變需要有很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消化。我可以接受從健步如飛到步履蹣跚的生理衰老過程,卻不願承受從熱愛挑戰到厭惡變化的心理衰老過程。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老去的標誌,絕不是老成穩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嘗試,不肯再容許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我認爲人老了以後之所以不肯再嘗試不熟悉的東西,是因爲缺乏駕馭不熟悉事物的動機和能力。所以我想了解一個人在沒有刻意訓練情況下的正常心理衰老速率,對心理衰老歷程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可以避免未來當我成爲她時的無奈。

       這件事帶給我的啓發是,可以設計一些富有挑戰的小任務來測量人的學習動機下降速率,通過觀察被試對同一任務的反應來評估其學習動機,並確保這些任務對被試來說都是新的,再根據被試在不同年齡段對新事物表現的均值來繪製學習動機變動圖。

       我以前認爲被試爲了滿足實驗者的預期而做出虛假陳述會影響實驗結果,即使採用雙盲的方式進行實驗,但被試依然可能猜測實驗目的並表現出非真實的一面。但這個問題因着這位親戚的啓發也迎刃而解了,我可以通過設計關鍵指標來區分假裝迎合者和真實完成者。還是以銀行轉賬爲例,假裝迎合者可能說她想學習銀行轉賬,但結果是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繳費任務。而真實完成者可能會主動去銀行開戶,獨立完成繳費任務。根據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同一個人在幾組試驗中表現的內部一致性來測量被試的學習動機,可以增加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