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生找工作可以自由,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却不能任性

杭州余杭区招聘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到街道办事处工作,引起了网友热议。

大多数网友认为,这些清北毕业生去街道办工作,是大材小用,他们应该去从事对国家和社会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科研。

还有网友认为,这些精英一窝蜂跑去当公务员,是官本位思想太重,是典型的“精致利己”。

这些评价用在群体身上,当然有其道理;但用它们去要求一个个具体的人,就显得不怎么公平了。

假设,现在有三个工作摆在你的面前:

一是到科研单位。如果弄出有价值的成果,不仅自己名利双收,还利国利民;但是,你也有可能辛辛苦苦几十年,什么也弄不出来,白白浪费国家经费和自己的青春。

二是到企业。如果你够努力,运气也够好,你可能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也可能你人到中年,突然被公司辞退;或者遇到新冠疫情之类的“黑天鹅”,公司和你同时破产。

三是到余杭的街道办。基本工资30多万,还有各种补贴福利;不但不可能失业,被提拔的机率还非常大。

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会优先选择去街道办。

我们可以选,为什么清北学生就不可以选?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国内一流高校毕业,就必须“呕心沥血搞科研,鞠躬尽瘁为国家”?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代表我就认同这种花几十万的高薪,请清北的高材生从事街道办工作的行为——事实上,我极其反对这种行为,因为这是对人力资源和政府税收的极大浪费。

不过,这笔账主要不应该算在应聘方,而应该算在招聘方——余杭政府身上。

激发网友热议后,余杭政府迅速给予了回应,但他们的回应,显然没有直面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余杭街道办的工作到底有什么特殊,需要清北的硕士、博士,使用他们的高级技能才能完成?

我相信,就算杭州是沿海发达城市中的翘楚,余杭区又是杭州最好的区,它们街道办的工作内容,和大多数城市街道办的工作内容,不会相差太大。

就算偶尔会遇到一些“高精尖”难题,普通学校的一般毕业生,应该也能够应付;就算有个别不能应付,也能够通过上报上级部门或者外包给市场的形式得到解决,何必一定要在办公室搁置一大堆清北高材生,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扩大一点说,余杭区无视全国平均水平,拔高公务员工资到几十万,这么做合法吗?合规吗?合理吗?

如果这种做法得到肯定,被大范围的效仿和推广,哪里富裕,哪里的公务员就拿高薪;哪里贫穷,哪里的公务员就喝西北风,还有什么人才,愿意去服务老少边穷?

当然,作为地方政府,余杭区完全可以说,我管好自己就行了。可问题是,你们把大量的钱用来招聘“高素质公务员”,能说是资源的最好配置吗?

余杭的年轻人,上班堵不堵?余杭的老人,看病难不难?余杭的孩子读公立学校,需不需要摇号?余杭的城市贫民,是不是都住进了政府的廉租房?

以上这些问题,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杭州余杭区,想必也不能幸免吧?

一个做街道办公务员的清华博士,年薪38万,加上各种补贴、福利,起码要四五十万;而他从事的工作,用十多万请一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能完成——换句话说,两者三十万的差价,完全是不必要的浪费。

余杭引发争议的招聘,是2018年的;2019年,他们也进行了类似的“清北招聘”;而据余杭某位政府官员说,以后这样的招聘,还会“越来越多”。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一个博士多花30万,十个300万,一百个就是3000万……

把这笔钱用于改善交通拥堵,缓解上学难、看病难,不是更符合市民对于“完美政府”的想象?

你们常说政府税收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却把这么大一笔资金用来给“高级公务员”发工资,这不就成了“取之于民,用之于官”?

政府不直接创造财富,却掌握着财富的分配大权;人性又普遍自私而贪婪,只要有机会,总会想方设法把分给自己的蛋糕弄得大一点。

今天,他可以多花几百万聘用清北的高材生。

明天,他就会用几千万给所有的公务员涨工资。

后天,他就会花几亿,强行上马一个毫无价值的项目。

大后天,他就会为了搞钱四处举债;或者干脆找一个借口,把你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夺为己有——这才是余杭这件事,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

说到底,个人就业可以自由,政府在分配纳税人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蛋糕时,却不能由着性子乱分,必须有所顾忌、有所约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