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是一等快樂的事

文/哈尼嘟邦

什麼是快樂的事?標準答案是讓人精神愉悅,心靈滿足,由內而外令人舒服的事情。如果把快樂的事分爲三六九等,我認爲,養育孩子是一等快樂的事。

雖然我的孩子尚小,從出生到現在,她和我朝夕相處的時光僅有1年半,這相對二十年左右的養育之路來說,我的言論似乎很難站住腳。

但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我在前後兩種不同心態下帶孩子的截然不同感受,讓我真正體會到,用對方法,養育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在朵寶幾個月大時,我受家裏長輩的影響,每天關注的就是她喫得多不多,如果喫得不多,就一口一口接着喂;到點有沒有睡覺,沒有就各種搖晃各種哄讓她睡;有沒有拉粑粑,沒有就擔心是不是身體受到了什麼影響;喝奶有沒有達標,沒有就儘可能想辦法讓她喝……

我們每天都在“孩子的成長必須是……,如果不是,那麼………”的思維定式裏打轉,雖然一屋子人圍着一個孩子轉,但我仍覺得帶孩子很累,對朵寶的感受是焦慮大過快樂。

現在我一個人帶孩子,一日三餐,裏裏外外,除了每天固定的高質量陪伴,我還能安排出其它時間看書、日更,運動,還能繼續以前的每週一部電影,更能有興致的照顧好陽臺的花草和小烏龜,生活充實而有序。

有人說,這是因爲孩子大了,好照顧了,其實不然,民間有“可怕的2歲”之說,像這種半大不小,似懂非懂,正在建立強烈自我意識和萌發個性的年紀,其可控性更難掌握。

但我又爲什麼會覺得輕鬆呢?主要是因爲我學會了放下焦慮,順勢而爲。

我完全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她每天想幹嘛就幹嘛,只要不違反原則,我都會滿足她的要求。至於喫飯、睡覺等生活習慣,因爲我自己非常規律,因此哪怕前期她不按規定來,我都不會反覆去說教,而是順其自然,因爲我知道,她終究會被媽媽影響,自覺加入到規律的行列中來。

我儘可能地規避掉家裏所有的危險源,讓孩子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折騰。

哪怕家裏經常被她弄得一團糟,我也淡定自若,不帶情緒處理,而是讓她玩得盡興,事後再來和她一起收拾,並且示範給她看,以後這樣玩,就不用花時間收拾,接着讓她自己試着做一遍。

雖然下次朵寶很有可能依舊弄得一團糟,但每一次,我都能感受到她的進步。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無非是多花了點時間和力氣,反之如果我去斥責、教訓孩子,讓壞情緒牽着我走,那就是對孩子和自己的雙重傷害。

身體累不怕,睡一覺就恢復了,但心累就是內傷,許久都緩不過勁來。

把時間用在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身上,不要因爲壞情緒而產生不必要的內耗。享受當下,不要活在對過去或未來的恐懼裏面。

很多人都喜歡活在臆想的世界裏,“會不會是……”,“要是不,就會……”,“如果……萬一……”,比如孩子喫得很少,就會擔心孩子會餓着,其實孩子不喫就代表現在不餓,即使餓了,那也是幾個小時後的事,我們與其擔憂未來的事,不如拋下焦慮,享受當下,和孩子一起快樂地玩耍。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中國媽媽在沙灘上看到一位德國的小孩正在把沙往嘴巴里放,她急切的跑過去告訴不遠處的孩子媽媽:“女士,您的孩子正在那兒喫沙,您趕緊過去看看,阻止他吧。”
德國媽媽淡定且詫異地回答:“爲什麼要阻止呢?他只有嘗過,纔會知道沙子不好喫,以後就不會再把它放進嘴巴里。”

很多中國家長看到這個故事可能都會愕然,但細究卻有其深刻的育兒理念。雖然我們不必像德國媽媽那樣全然不管,但確實應該放下對孩子的過份焦慮和不必要的擔憂,儘可能放手、放權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總結人生。

當你順勢而爲時,你會發現,孩子帶給你的快樂和幸福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孩子是上帝賜予父母的天使,一方面度化父母成爲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也給予父母體驗另一種人生樂趣。

放下焦慮,就是放過孩子和自己;

放下焦慮,才能感受到上帝的恩惠。


作者原創聲明,告知轉載需要授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