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暴漏了你的層次

《一個人的村莊》中有一段關於家的解讀:

“一輩子,進一扇門,睡一張牀,在一個屋頂下禦寒和納涼。”

誠然。家,是生命的開始,也是最終的牽掛,更是悲歡喜樂的源頭。

有句老話說的好:

“你住在怎樣的家裏,你就是什麼樣的人,你怎樣度過一天,你就會如何過完一生。 ”

一個人的家,決定着他的層次,藏着一生的模樣。

01

家,越乾淨,越有福。

曾看過一則意味深長的故事。

有位年輕人感覺生活事事不如意,便去向一位長者討教:

“爲何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如此不幸?”

長者聽聞,邀請他去一條鋪滿石頭的小路上散步,然後給了他一個揹簍,告訴他:

“接下來的路上,你可以把喜歡的石頭都裝進揹簍裏。”

於是年輕人開始不斷地向裏面裝石頭,可是沒過一會就因爲負重太多,難以繼續前行。

長者見狀,讓他試着把最喜歡的石頭留下來,其餘都扔掉。

當年輕人丟棄了大部分石頭後,終於感覺一身輕,愉快走完了全程。

他恍然大悟:揹負的太多,終究難以走完人生的全程。

家,亦是如此,填得太滿,裝的太多,就會繁雜易亂,影響你的生活層次。

“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在決定改變生活方式時,就是從收拾房間開始的。

她把不太需要的物品統統扔掉,將屋子裏打掃的煥然一新,當桌面、地板、環境變得整潔時,人的內心也更加明亮了。

山下英子認爲,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的最佳途徑就是:把住所裏“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去除掉,因爲斷舍離的入口,是“整理”。

正如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所說:

“所謂整理,不只是收拾東西的一種技巧,整理是心理的重建,是通過物品與自己對話,讓自己更幸福的一種生活方式。”

哈佛商學院有一個著名的研究表明: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所以說,家越乾淨,人越有福;家越明亮,心越通透。

提升掃除力,經常斷舍離,讓屋子裏浸滿清新的味道,心裏才能住進更多陽光。


02

家,越包容,越興旺。

晚清名臣曾國藩教導子孫後代: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和睦之道”,而和睦的關鍵就是“包容”。

主持人馬東曾在節目中講過他和母親的故事。

他的母親76歲高齡,老人一到晚上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關燈。

只要家裏沒人,母親就要立刻把燈關掉,因爲老一輩過多了苦日子,已經將省電變成了一種習慣。

但由於關燈次數太過頻繁,十分影響燈的使用壽命,所以他常常會提醒母親:

“燈亮着也沒那麼費電,不用總是把它關了。”

儘管母親每次都答應的很好,可她還是會不停的關燈。

後來馬東漸漸理解了母親,畢竟長時間養成的行爲習慣,要改掉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對待逐漸老去的父母,爲人子女的只有多包容,才能讓他們晚年生活的更加舒心。

家,不是戰場,不需要搖旗吶喊,論誰勝敗;

家,不是棋盤,不需要小心翼翼,處處提防。

父子之間,多份理解,就是孝順;夫妻之間,多份體貼,就是溫暖;家人之間,多份包容,就是幸福。

蕭伯納說過一句箴言: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着甜蜜之愛的地方。

人生在世,應該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愛的人,畢竟,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

古今中外,家庭最好的風水都理應如這般:

大事商量,小事原諒,不爭對錯,不翻舊賬。


03

家,越平淡,越美滿。

汪國真寫過一首小詩:

你要活得隨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

你要活得輝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

你要活得長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簡單些。

細想來,詩中所言便是人生常態。

簡單即是幸福,平凡終得圓滿。

前些日子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也一度演繹了這個道理。

顧佳和丈夫許幻山一路走來,日子越過越富有,兩個人之間的心卻越來越遠,最終許幻山出軌,婚姻以失敗告終。

王漫妮三十歲還是孤身一人,她一心想找個有地位有金錢有層次的男人結婚,結果被渣男傷害,弄丟了工作,最終獨自出國。

直到最後,我們才發現,整部劇最讓人羨慕的,是那對早餐攤夫妻。

他們住的不是豪宅,喫的不是山珍海味,用的也不是奢侈品。

一家人守着小小的早餐攤,白天丈夫送快遞,妻子賣蔥油餅,夜晚結伴回家。

有位網友總結道:“不論有錢沒錢,當燈火闌珊時,歸去的路上,丈夫的心安靜,孩子的手攥着光,女人的臉滿滿歡喜。”

這些,或許就是家最真實的樣子,愛最好的詮釋。

走過半生,逐漸明白:

人唯有學會知足,才能感受快樂;唯有懂得滿足,才能獲得圓滿。

很喜歡陳大咖在《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中描述的狀態:

“人生在世,無非喫喝二字。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的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還要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世人無數,惟願與家人,共對嚴寒酷暑,賞遍春花秋月,過完平凡一生。



04

家的樣子,你的樣子。

人這一生,歸根結底就是要認識自己。

認清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明白自己如何度過餘生,併爲了這一切而奮鬥。

或許,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而家的存在,家人的陪伴,就是這些的答案所在。

亦如劉亮程所言: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裏度過的生活。

儘管這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情節,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擁共享,別人是無法看到的。

迷茫時,不如試着清掃下房間,整理下衣櫃裏的衣服,順便整理下自己的內心,減去多餘的部分,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難過時,不如學着向家人傾訴,用心緩和下與親人的關係,用愛拉近和家人的距離,有了包容,也就有了理解。

疲憊時,不如試着降低目標,一家人坐在一起喫頓飯,柴米油鹽間就是生活最本質的模樣。

如果說人生像家,那麼房間就是自身的折射。家的樣子,便是你的樣子。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蔬一飯間,皆是溫情時。

無論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