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設計“衝突”,你的故事纔有吸引力

“貓坐在自己的墊子上,故事是不能這樣開始的。貓坐在狗的墊子上,故事要這樣開頭纔對。”英國著名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如是說。

我們都知道讀過一篇好文章的感覺,可是當我們坐下來寫作的時候,卻往往困難重重。要麼邏輯性不強、要麼文章枯燥無趣。

那如何讓我們的文章更有吸引力?這往往和你文章能否講好故事有關。而怎樣講好一個故事,答案通常不在表面,而是有一個叫做“衝突”的深層次原因。

無衝突、不故事。衝突如此重要,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什麼是文學作品中的衝突,衝突的種類,以及如何製造吸引人的衝突。

一、什麼是衝突呢?

參考知乎上的問答,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衝突。衝突是指兩個以上勢不兩立的方面之間的衝撞。衝突就是在你的願望和你的目標之間,橫亙着的一堵牆。衝突就是事情發生轉變的時刻,衝突就是情緒變化的樞紐。

或者簡單的說,衝突就是矛盾和變化,只有矛盾和變化,纔會有要解決的問題,纔會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會彰顯主人公性格,纔會推動事件發展。

二、衝突的種類

衝突通常可以分爲外部衝突和內部衝突兩種:

1.外部衝突:就是形成衝撞、造成阻礙的外部原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環境。

比如電影《泰坦尼克號》,當屌絲傑克與富家女蘿絲剛剛萌生美好的愛情時,這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郵輪卻撞到了冰山即將沉沒。


再比如《肖申克的救贖》中,原本是銀行家的主人公卻因爲被指控謀害妻子而鋃鐺入獄。這些外部環境的突然改變,就形成了巨大的衝突,從而形成推動故事發展的力量。

當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鉅變時,他們的反應,他們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就形成了他們的性格特質。從而通過他們,將人性深處的美好與醜陋,堅韌與妥協等體現出來。

2.內部衝突:就是衝撞和阻礙形成的內部原因。

其實,絕大部分困擾我們的問題,都來自內部,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鬥爭。

外部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客觀存在的 ,而你如何看待這個存在,纔是衝突本身。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內部與外部衝突通常同時存在。

比如:被稱爲莎士比亞代表作的《哈姆雷特》,外部衝突就是他遭遇的一系列不幸:父親暴卒、叔父篡位、母親嫁給叔父。內部衝突就是在外部衝突的刺激下,哈姆雷特在爲父親報仇的過程中,他所經歷的迷惘、焦慮和躊躇。


顯然,沒有外部衝突就不會有哈姆雷特的內在衝突。反過來,如果不刻畫哈姆雷特的內心衝突,外部衝突的設計也失去意義。

《哈姆雷特》這部戲劇,就是在各種衝突和矛盾中展開,通過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勇敢與懦弱、生存還是毀滅的衝突,去揭示哈姆雷特心裏的成長,去探索生命的價值這一人類共同的話題,從而也讓這部文學作品具有長遠的生命力。

三、如何設計吸引人的衝突

一個好的衝突不能是“爲賦新詞強說愁”,不能僅僅爲了吸引眼球而生硬的引入衝突。

一個好的衝突要能引出問題、要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質,要能反映人性的某些共通特質。

就像《故事力》中作者高琳提到的:好的衝突要有意義,要能引發讀者的共鳴,這樣才能吸引人。

1、要設計有意義的衝突

比如電影《讓幸福來敲門》,主人公窮困潦倒,瀕臨破產。但是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爲高收入的證券經紀人。

然而,在他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卻衝突不斷:他的學歷只有高中畢業;他雖然通過了初試,但是接下來半年的實習期是沒有收入的;雪上加霜的是,妻子又離家出走,他還要獨自養活6歲的兒子;最難的時候,父子倆流落街頭、連在收容所找一個睡覺的鋪位都要搶。

這一系列的阻礙,即刻畫出了主人公對待兒子的柔情,又將他堅持夢想永不放棄的勵志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同時,主人公能否克服困難順利考取也就成了所有觀衆最爲揪心的衝突。你會不由自主的盼望着:“快讓他考上吧,讓他過上好日子吧。”

這個衝突的意義就在於,主人公爲了夢想,他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並獲得成功。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面臨類似的選擇:是留在舒適安逸但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還是選擇離開,做一些其他有可能失敗的嘗試?是選擇跟隨自己的初心,還是隨波逐流?

這樣,觀衆通過作品聯想到自己,將自己的選擇與主人公的選擇加以對照,進而找到心中的答案。這樣,作品中的衝突就牢牢抓住了觀衆,給觀衆以鼓舞和啓迪,就非常有意義。

2.要讓讀者產生共鳴

設想一下,一個是白富美,一帆風順,沒有任何波折,完美幸福的過一生?還有一個人從小父母感情不好,一直缺乏安全感。結婚之後還被老公家暴,突然有一天,聽說她們家的孩子又出事了,你又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一定會在心裏希望:“但願孩子快點好起來吧,讓她挺過去吧。”也就是說後一種情況更吸引你,更能讓你產生共鳴。

爲什麼呢?因爲人生本來就沒有那麼多完美,人性中也總會有一些弱點。

白雪公主只有遇到善妒又惡毒的後母,才能引出善良的小矮人,才能顯示出白雪公主的美貌和單純,也對比出後母內心的醜陋和歹毒。

所以一定要讓白雪公主一次次被騙,這個故事纔有懸念,纔會推動故事情節進一步向前發展,讀者纔會在心裏默唸:“下一次可不要再輕信了。”

再比如《肖申克的救贖》主要圍繞主人公安迪想要越獄的故事展開。就像《故事力》解析的那樣:現實生活中,雖然觀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如果仔細想一想,我們是不是都活在自己的“監獄”裏?

很多人之所以做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被套在自己不滿意的婚姻裏,跟着自己討厭的老闆,都是因爲不知道如果離開了,自己到底行不行。這些都是我們渴望掙脫的心裏監獄。


我們的自我懷疑讓我們寧肯焦慮、糾結,也無力掙脫。所以,當安迪從又髒又臭的下水道鑽出來,在大雨中張開雙臂的那一剎那,我們就像掙脫了自己的心裏監獄,深深地和他產生了共鳴。

文似看山喜不平。要想故事有吸引力,就要在“衝突”上用心設計,當然,要想故事精彩,衝突也不能一次講完,而應該像是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來。

這樣我們讀者纔會感覺到故事情節一環套一環,纔會有欲罷不能,看了就放不下的感覺。

寫作如登山,一路上總有各種阻礙需要我們攀登,一路上也總會領略到不同的風景。

加油,寫作路上,一起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