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墓園隨想一一騰衝記

近日,電影《八佰》火了,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精神、人性的力量!國民軍真正抗戰的英雄氣概。八佰,它喚醒了人們的是被遺忘的抗戰歷史,戰鬥的血性,以及對抗戰英雄的無限敬意。由此,也讓我想起了騰衝之行!

七年前的立夏,2013.6,2日上午九點,我們從騰衝金玉大酒店驅車15分鐘,來到目前全國保存最好規劃模最大的抗日烈士墓園一一騰衝國殤墓園。

騰衝,極邊第一城,毗鄰緬甸邊陲,位於雲南省西部,距緬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0多公里,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點。古來騰衝萬年的火山,千年的馬邦,百年的翡翠,十年的戰爭。

許許多多年以後,騰衝一直歷久彌新,氣勢非凡的山脈峯巒疊嶂,神奇的自然景觀無可替代,純樸民風依舊,歷史的滄桑盡在其中,匯聚無數的美景,凝結了多少的情懷。

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祭拜國殤墓園,因爲這裏長眠了爲克復騰衝英勇犧牲的9618名遠征軍將士,表達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對那段歷史的尊重和對殉國將士的崇敬。這是一段封存已久的歷史,一段民族之魂、軍魂的歷史,一段鮮爲人知可歌可泣悲壯的歷史,一段我們教科書上沒有的歷史。

墓園取自楚辭 “國殤”之篇名,地處騰衝縣西郊來鳳山下、疊水河畔,建成於1945年7月7日,是由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過3天民國總理的騰衝人李根源提議,由各界人士捐款和海外華僑捐資修建的,文革時期遭損毀,後幾經修整,保持了當時的規制。

途中遇到來自臺灣一行客人,他們手拿看菊花前往大廳祭奠英烈,此時此景,我感到心跳在加速,彷彿時光也在凝固。此時時刻,我們一行來自西安民革黨員,多少算是告慰了這些70年前爲國家、爲民族、爲生靈英勇犧牲的遠征軍烈士們的在天之靈!

“精氣幹天地,雷騰寇難衝”。以山爲嶺,騰衝高臥於羣山之間。伴峯巒起伏,看江流蜿蜒。歲月的腳步於騰衝的城牆旁邊凝滯,民族的記憶在石頭小孔中嗚咽。   

站在墓園門口,細摸牆石,黑的色,硬的質,密的孔,它城難同。黑色,當見證強盜的兇殘,當鐫刻硝煙的瀰漫。黑色的背後,無不是一位位捨身忘死的將士一顆顆紅心雙手托起獻與山河的佐證;無不是一個個騰衝老少男女不屈靈魂蓬頭污面與倭寇同歸於盡黑眼珠凝聚成黛的銘記。

墓園內遍植蒼松、翠柏、勁竹,由大門經甬道循石級而上便可看到莊嚴肅穆的忠烈祠,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嶽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

山之上,國有殤。小團坡頂有一座用騰衝特有的火山岩雕鑿砌築的玄色方身錐頂高塔直插雲天。

塔身正面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克復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民族英雄”四個大字,其餘三面爲騰衝抗戰紀要銘文。

以紀念塔爲中心,輻射狀地把坡體分爲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仍按照戰鬥序列整齊的排列在山坡上。墓碑上書陣亡將士的姓名和軍銜,整個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塊。至於碑下是否有該人的骨灰,已經不重要了。一則當年犧牲的將士被集體火化,只以小骨灰罐分裝骨;二則墓碑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很多烈士的名字甚至無從考證。

紀念塔的右邊有前幾年新建的中國遠征軍紀念羣碑,他們是從緬甸幾處的墓園集中遷來的,共19名英烈,在浮雕後還分別排列7塊墓碑,但只有正中間一塊有記載英烈事蹟的碑文,其餘六塊均爲空白,導遊說其中留在異國的英烈有好幾萬,這幾塊無字碑只能靠我們的良知與民族之魂去實現了。

徘徊在騰衝烈士陵園裏,那成行起伏的暮碑,如萬馬千軍,是震撼,也有陣陣心痛。“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運”,騰衝挺住了,我們的先輩終於挺住了。踢一腳伏地之倭寇,鄙夷藏重康美,只願前車轟響,後人鑑之。

山之上,國有殤。在我們將要離開集體合影的時間,忽然發現少了一位劉局長,急電喚之速來留影,他說不必了,我已在車上,心裏比較沉重。

注:本文寫於七年前,從騰衝飛回西安的途中,因飛機✈晚點三小時,在機場用手機速飛語點,於登機前完成。近日找資料,然,在有道雲筆記裏發現此篇騰衝遊記,借電影《八佰》有感而發,略加修改,舊文新作!


重聲明:本文爲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




                    何崇秋 2020,8,29於古長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