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發,陳果夫參軍保衛武漢,又轉戰南京上海,義無反顧

辛亥革命時期,陳其美算是出盡了風頭,他的侄子陳果夫,也毫不遜色。

武昌起義爆發時,陳果夫正在南京陸軍第四中學讀書。他熱切盼望自己也能投入這一滾滾革命洪流中去,但又不知如何行動。恰好此時,二叔陳其美從上海來南京策動南京武裝起義,以策應武漢。陳果夫毅然決定隨叔父投身革命。於是受二叔之命,將四中的同盟會員聯合起來,成立了陸軍四中同盟會分部,籌劃在南京發動武裝起義。

在陳其美叔侄二人的宣傳鼓動下,四中同盟會會員們,羣情振奮,鬥志昂揚,決心爲爭取南京光復竭盡全力,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不久,四中同學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

於是清軍對四中加強防範,並採取行動,將儲藏在四中的子彈運走,槍被也轉移到祕密地方藏匿起來,同時將同情革命、與革命黨人有聯繫的第九鎮軍隊也陸續調往城外。此時,陳其美已回上海,陳果夫一時束手無策,只好和另外兩名同學趕往上海請求指示。不巧,陳其美剛離滬赴杭州,陳果夫只得找黃興、宋教仁等人。黃興等人認爲,既然清軍防範甚嚴,南京起義可暫時推遲,可抽出力量支援武漢。況且武漢正遭清軍重兵攻擊,形勢嚴峻。一且作爲革命中心的武漢失守,全國各地難以舉義響應。聽了黃興的話,陳果夫當即決定不回南京,直赴武漢。

此時的武漢,硝煙瀰漫,炮聲隆隆。袁世凱虎將馮國璋正率領大軍向漢口發動猛烈攻勢。起義軍奮勇抵抗,死傷無數。漢口岌岌可危

陳果夫在民軍軍務部找到了部長孫武,要求參戰。孫武估計漢口已難守住,而漢陽必須死守,他希望陳果夫等前往漢陽。陳果夫欣然從命。

陳果夫到漢陽報到後,被分到炮排,當了一名士兵。儘管他來自於軍校,本應擔任一名下級軍官,但他毫無怨言。炮兵排長是從南京來的,姓邱,他對陳果夫很信任,常帶着他到江邊巡邏。由於軍心渙散,一些士兵已逃離,陣地上到處是有炮無人放,陳果夫到這裏正好派上用場。

戰時的生活是艱苦的,晚上沒地方睡覺,大家就穿着衣服擠在一起,隨地躺下。有時戰事緊急還得睡在陣地上,本來身體就很弱的陳果夫難以支持,時常咳嗽、吐血。有一天晚上,他與部隊一起運子彈到黑山,回來時又搖鐵道上用的手播車,非常喫力。他堅持了一陣後。忽然覺得天旋地轉,倒地不省人事,10多小時後才甦醒過來。醒來後,他沒有去休息,而是拖着虛弱的身體,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

10月28日,馮國璋率軍向漢口發動總攻擊。革命軍在廣大民衆的支持下,拼死抵抗,終因力量懸殊,指揮失利,漢口失守。

漢口失守後,漢陽便成了戰爭的前沿陣地。儘管漢陽軍民曾幾次組織反攻漢口,均未成功,卻相反使自己受到損失。於是一部分革命軍堅守漢陽,另一部分向武昌退卻。清軍得知漢陽虛實後,迅速向漢陽發動強大攻勢。守軍英勇頑強,拼死抵抗。

陳果夫受命守衛設在漢陽兵工廠的民軍司令部。清軍在進攻漢陽的同時,還派出大量奸細潛入漢陽城內到處鳴槍、放火,製造混亂。民軍司令部人員有的深入各部隊加強領導,有的出去組織救火,也有些竟臨陣脫逃。司令部主持工作的官員走光了,只剩下陳果夫與幾名士兵。

有的士兵見此情形,也提議大家一走了之。陳果夫堅持不願離開,並說服其他人也留下來。他認爲,司令部指揮官雖然走光了如果有衛兵守着這兒,還可以唱唱空城計。如果衛兵都走了,人們一定以爲司令部已完蛋,這樣軍心必然大亂。他選了支最好的手槍,帶足了子彈,堅守在司令部大廳裏,隨時準備應付一切突發事件。

不一會,民軍和市民陸續將奸細抓獲,帶到司令部。他以爲陳果夫是司令部的指揮官.便將奸細交由他處理。陳果夫一時不知如何處置,只好把奸細關在大廳旁的房間後。

幾小時後,清軍攻勢減弱,着火的地方已被撲滅,司令部的人陸續回來。他們聽了陳果夫的報告後,對他這種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行爲大加讚賞。

陳果夫隨革命軍在漢陽堅守一週後,黃興來到了漢陽,任戰時總司令,民軍士氣大振。黃興發現陳果夫只是當一名士兵,頗感委屈了他,便將他調入漢陽府軍政科,協助科長招募和訓練新軍。陳果夫到任後,工作認真負責,深受領導好評。

他經常到民衆中進行革命宣傳,強調保衛漢陽的重要性,動員羣衆踊躍參軍作戰。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許多市民和郊縣農民前來報名參軍,很快一支近千人的防城營和巡城營便組建起來。陳果夫負責對這支新兵進行訓練,很快使其掌握了一些軍事知識,基本上能應付戰爭的需要。

11月23日,清軍向漢陽猛撲過來,民軍據守的美娘山、鍋底山相繼失守,漢陽危在旦夕。陳果夫將來自於南京陸軍中學的學生集中起來,組成一支100多人的隊伍開赴前線,這支特殊隊伍在戰鬥中英勇善戰,奮勇拚殺,許多人壯烈犧牲。不久漢陽失守,陳果夫隨軍撤入武昌。

黃興等人撤入武昌後,軍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會上,黃興建議放棄武昌,順流而下,去攻南京。然而多數人認爲武昌是首義之地,應死守。共進會領導人張振武拔出戰刀,聲稱:“敢言放棄武昌者斬!”會議最終決定堅守武昌。黃興會後便乘船離開了武漢。陳果夫也認爲黃興所言有理,既然武漢難保,不如光復南京,來個圍魏救趙。因此,他也隨後離漢東下。

當陳果夫順江東下時,南京已在滬軍與江蘇浙江等民軍的聯合攻擊下光復。於是他直抵上海,找其二叔陳其美,希望參加一些實際工作。

此時,由於漢口、漢陽失守,很多革命黨人紛紛東下雲集上海。於是陳其美安排陳果夫負責接待這些革命黨人。他工作認真,態度和藹,熱情周到地給他們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這一耐心細緻的工作,贏得了來滬的革命黨人的普遍好感。

1912年元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也就在這一年,經過陳其美的介紹,陳果夫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之後,他曾多次去聽孫先生演講,對孫先生的革命意志和偉大人格敬佩不已。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許多革命黨人認爲革命已經大功告成,於是便刀槍入庫,有的從事實業,有的重新進學校讀書,有的則出國留學。南京的陸軍四中也恢復正常學習。陳果夫原想回校復讀,但經醫生檢查身體後認爲他肺部有病,不宜再學軍事。

後又有人建議他去法國勤工儉學,他爲之動。於是他決定去法國,並開始收拾行李,告別親友,準備西行。不幸的是,他在從上海去北京的途中病倒,到北京後,經醫生檢查,確診是肺病,這樣法國之行又不得不取消。連續幾件事均未能如願,陳果夫痛苦至極。就在這時,陳其美給了他許多安慰和鼓勵,並動員他到日本去治病,待病癒後去美國留學。

1913年3月,陳果夫進入日本東京杏雲堂醫院診治,結果是心臟先天偏左,肺的左半部分衰弱。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身體逐漸好轉。他想待身體康復後就去美國留學。恰在此時,宋教仁在上海被刺,孫中山等革命黨領袖決定興師討袁。於是陳其美致電陳果夫,要他迅速回國,參加二次革命。於是陳果夫決定放棄去美國留學,即刻啓程返回。回到上海後,在叔叔的指導下,陳果夫將一些有志青年招集起來,成立了一支由200多人組成的奮勇軍。陳果夫任副司令長。

7月16日,上海起義爆發後,陳果夫率領奮勇軍與鈕永鍵所率的松軍別動隊協同作戰,猛攻龍華製造局,一舉拿下後又與滬軍會攻高昌廟,攻而不克,傷亡嚴重,被追撤往吳淞炮臺。不料,原來保持中立的海軍發生突變,向討袁軍開戰。吳淞口外,海軍艦隊大量集結,艦上猛烈的炮火向吳淞炮臺壓過來。奮勇軍抵擋不住,許多人陣亡。陳果夫不得不率部退到閘北。

真是禍不單行,此時的英帝國主義也站到袁世凱一邊。英租界當局與袁軍勾結,派兵越界,趁奮勇軍子彈還沒有得到補充之際,把他們的槍都繳了。上海最終完全爲袁軍所控制。上海革命失敗了。其他各地革命也先後受挫。

二次革命失敗後,大多數革命黨人和人民羣衆士氣低落,情緒消沉。許多原來意志堅定的革命黨人也改變態度,閉口不談革命。唯有孫中山、陳其美等革命黨領袖,不謀屈服,決心重整旗鼓,繼續舉起討大旗。陳果夫也沒有退縮,他積極協助叔叔陳其美在上海開展祕密革命活動。

全國反袁失敗後,到處是一片白色恐怖。袁世凱下令緝拿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革命黨領袖,使他們不得不流亡日本。

陳果夫在上海革命中表現突出,此時也成爲袁世凱密探們跟蹤的對象。一次外出執行任務,他發現有一熟人跟蹤自已,這人就是他在南京陸軍四中的同學,後投靠了袁世凱。起初陳果夫未曾知道該同學已成爲袁世凱密探,後發現他始終尾隨自己,鬼鬼祟祟。陳果夫立刻警覺起來。此時剛好有二輛電車經過,他忙跳了上去,待電車駛出一段距離後,又跳了下來,這樣終於脫離了危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