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崋寺梳经】金刚经:说是梦佛其实如来坐那里一动不动

【蛤崋寺梳经】金刚经:说是梦佛其实如来坐那里一动不动

        主讲人/译师:(释)哉鲤居士/陈沁

        参照教材:《佛教十三经集》〔中华书局〕


一、《金刚经》选四节原文



二、《金刚经》选四节原文白话译+扩补

(一)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说:如来即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和平常人一样保持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不了解我所说的义理。是什么缘故呢?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皆是虚幻无常的相,如来实相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到哪儿去,本来常住而寂静无动,非不平常亦非平常,所以名叫如来。”

 


(二)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作非常多的微小尘埃,你的意思怎么样?这样的微尘数量多吗?”

  须菩提说: “很多了,世尊。是什么缘故?如果这样多的微尘是实有,佛便不举微尘众多的例子(令我等参悟)。所以怎么样呢?佛陀说微尘众多是表面现象,并非真的微尘众多,仅仅借名唤作微尘众多。世尊,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仅仅借名唤作世界。是什么缘故呢?如果说世界实有,即是众缘和合的一种相。如来说众缘和合的一种相,非众缘和合的一种相,为虚幻的最小单位物质或最大单位物质,好像知识原为人类命名而创作,仅仅借名唤作一合相。”

  “须菩提,众缘和合的一种相,便是不可说亦难解释清楚的,但凡夫都执着在众缘和合的一个理象上。”


(三)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如果有人言佛陀说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这样的人理解我所说的义理吗?”

  “不,世尊,这样的人不理解如来所说的义理。是什么缘故呢?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非人见、非众生见、非寿者见,能在见识上分高低,生出分别心,其实不懂它们是虚幻的,仅仅借名唤作四种见识。”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对于一切法,应该不加任何虚妄的分别执著,不争议它们的相状。法相本空,为了方便,使众生觉悟而说法;一切法相见识顺随世俗,借名唤作法相罢。”


(四)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如果有人以装满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进行布施,遇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受持、奉行这部经,哪怕只有其中四句偈,大声读诵,为他人演说,后者福报胜过布施七宝者。如何为他人演说,应不执着于一切相,安住一切法性本空且不为法相分别所动。是什么缘故呢?一切有为法,皆像瞬间停留的思想,如梦如幻、如泡影飞过破碎、如露水清澈短暂,也如电仅闪烁片刻印象,应该作这样的观照。”

佛陀演说这部经已完毕,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聆听佛义理,生出皆大欢喜向佛心,并要信受奉行。


三、相关词注

如来: “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阐述有它根本的含义

一合相:  (术语)世界为微尘之集合者。。华严经大疏演义钞曰:‘一合相者,众缘和合故。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

法:梵语音译达摩,意思是通于一切,小的大的,有形无形,真实的虚妄的,表现为具体事物,或表现为抽象道理,等等,通通叫法

法相:即万法各自表现的特殊现象

菩提心:菩提旧译为道,新译为觉,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即萌生了向佛觉悟的心思

如如不动:佛教术语,指达到了觉悟的境界

有为法:有所作为就有因缘结果,佛教认为这样就永远牵连不绝,无法觉悟,所以有为法就是指红尘世界的一切思想感情言语行为

如是观:像这样看

优婆塞、优婆夷:梵语,指在家修行的居士,男的叫优婆塞,女的叫优婆夷


四、读经引导

  《金刚经》选的这四节分别论说了“如来”根本含义、众生常着迷一合相、莫以见解分尊卑、法性本空的经义。

  我们敬重佛、菩萨、罗汉,恭让说“您是大罗神仙,不比我们小民鄙陋”,事实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也对知见怀有分别心,知见等同于众缘和合的一种知识现象,佛、菩萨、罗汉本质上是修行者,亦为人,知见想法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亦避免不了出错讹,反倒是平民凡众因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常有“高论”。知见在乎悟性和不执着永探求,不在乎身份不同。佛陀宣讲法性本空,如来法相无来无去,我们偶见佛陀示现解困,是在内心映出的其中一法相,非佛陀真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